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聆听敦煌文化守望者:品味莫高窟的温度

资讯 Tom    2018-05-21 11:15

5月18日,10位经过层层筛选成为“敦煌文化守望者”的幸运儿以“洞窟讲解员”的身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传播敦煌之美。“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称“我在敦煌讲壁画”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从5月1日到6月10日,入选的志愿者要在敦煌进行全方位培训,然后上岗担任讲解员。即将上岗的十位守望者来自完全不同的背景,其中有青年先锐设计师,有沪上策展人,有前英国渣打银行常务首席信贷官等等,但他们此行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就是结合自己的专长传播敦煌文化。

聆听敦煌文化守望者:品味莫高窟的温度

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敦煌莫高窟人

从5月1日到17日,经过三周密集培训,即将上岗的守望者们分享了各自的培训体会。在10位志愿者中,北京服装学院的研究生王宗慧可能是与敦煌结缘最早也是专业最密切的一位。她的研究方向是汉唐佛教美术研究,而在中央美术学院读本科时,王宗慧就曾修读敦煌艺术史的课程。但直到来参加守望者计划之前,她对于敦煌莫高窟发展演变的理解还停留在框架式的概念。与此同时,她也渐觉佛教雕塑及绘画是自身兴趣所在,陆续临摹莫高窟的些许佛像,对敦煌的壁塑艺术存有更加直接的感官。这一结缘,冥冥中为王宗慧成为敦煌文化守望者此行做了准备。

来自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刘鑫的专长是制作电台节目,在敦煌期间,刘鑫做了一个独立电台,他希望以电台的形式进行敦煌文化传播。谈到培训体会,刘鑫说,“刚来的时候是空的杯子,经过老师的帮助,成为了一个水瓢,能够盛装更多信息量了。”守望者之一罗依尔说:“在洞窟里培训,有点像在自家客厅介绍自己的房间挂的画,有一种沉浸式戏剧的体验”。另外一位守望者顾健长期在上海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志愿者,谈到在敦煌和在上博做讲解的区别时,她说,在上博不需要考虑环境,注意事项,这边环境因素比较大。会有一点考验,在洞窟里面讲解的时候,好几个团队可能会受到干扰,每个人都需要去克服。守望者赵宇来了敦煌就不想离开。“被所有的东西吸引,从原来对壁画塑像一窍不通的小白,渐渐懂得去欣赏了解背后的故事。”现在每天一早到莫高窟,赵宇有时会静静看千年古迹,听白杨树沙沙作响,“每打开一个洞窟,真的能感受到与之对话的感觉,与每个洞窟都有了心灵的联系,我在做试讲的时候我都会用我们敦煌我们莫高窟这样的词眼,因为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敦煌人、莫高窟人。”而在这10位守望者里,54岁的牛佳耕可能是最特殊的,前银行高管这一高大上的身份让人很难把他和志愿者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牛佳耕社会职务繁重,个人投资忙忙碌碌,但在这一个月里,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不问工作,只谈情怀。“来之前对敦煌知之甚少,现在开始有些入门,”牛佳耕说,但他觉得目前还是个量的积累,没有到质的飞跃,“知识量非常大,需要学习的时间每天都很长,培训的过程收获很大。”

聆听敦煌文化守望者:品味莫高窟的温度

做一个有温度的讲解员

对于上岗,牛佳耕跃跃欲试,他想直接带全团。“我可能不是讲得最全面或者记忆力最好的,我不觉得自己会害怕不完美,挺希望尽快上岗。更困难的地方是要把控形形色色的人,我应该能胜任这个觉得。我不是死记硬背的人,把知道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刘鑫对于自己的讲解员角色定位是做一个有温度的讲解员:“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讲解员,更希望做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希望把有温度的讲解员这个想法传承下去。”要面对人群讲解,守望者们会不会紧张?赵宇觉得因为过去三周准备很充分,所以没有紧张感,“有了读书时代考试前夜非常平静的感受”。顾健分享了她在上海博物馆做讲解员时累积的经验:“一开始可能会有些紧张很正常,讲解的状态一定会越来越好,到了某个小时数后状态就会特别好。”王宗慧有人群恐惧症,但即将面对源源不断的游客,她想尽量解决这个问题。

聆听敦煌文化守望者:品味莫高窟的温度

5月18日也适逢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受众”,根据组织方介绍,之所以让“敦煌文化守望者”于5月18日上岗担任讲解员,也是希望结合国际博物馆日进行一些更新的尝试。守望者们将与游客进行知识问答、送明信片等互动活动。

责任编辑: 3858NCY-BD

责任编辑: 3858NC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