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汉能薄膜发电发布半年预喜公告 业绩暴增源自市场利好

资讯 TOM    2018-08-24 10:09

正在努力争取复牌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0566.HK,以下简称汉能薄膜发电),默默地用数据说话。8月23日,汉能薄膜发电发布预喜公告,预计2018年上半年业绩大涨,比较2017年上半年同期,收入及利润分別大幅增长约6倍及超过25倍。以公司2017年同期数据计算,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约200亿港元,利润超过63亿港元。

2016年,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实现营收44.83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59%;毛利增加至25.98亿港元,同比增长89%;2017年,汉能实现营收61.4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7%。相比之下,2018年中期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公告称,期内业绩大涨主要是由于上游技术在期内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以及开拓了新市场,新增多个客户及新项目等。从更深层看,一家公司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增长,与之选择的赛道息息相关,这家公司显然撬动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

十年磨一剑

2018年1月,中建材旗下的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投资建设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及设备制造项目,该项目一期投资20亿元、建设3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后期陆续投资将达到百亿元,建设GW级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在此之前,总投资75亿元的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国家队出手薄膜太阳能产业,上来就百亿规模的投资,这里可以有三个层面的解读:一是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并被持续看好;二是薄膜发电产品应用前景广泛,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三、国家战略扶持薄膜太阳能产业。

然而,在国家队出手薄膜太阳能产业之前,整个汉能集团已经整整投资了数百亿人民币,在这个产业精耕细作了近10年,如今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期。

早在2009年,汉能介入薄膜太阳能产业,那个时候,薄膜太阳能技术还是冷门,整个中国的光伏产业都在搞晶硅发电,那个时候,晶硅光伏的市场很好,几乎每一家晶硅厂家的门口都排着等待上货的车辆,然而,汉能创始人李河君却看好薄膜太阳能发电,他觉得具有轻、薄、柔、弱光发电特点的薄膜发电一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当时,整个产业陶醉在晶硅发电“挣快钱”的气氛中,“所有人都看得清的机会,就不叫机会”,李河君相信自己的判断。

汉能对于薄膜发电领域的介入,选择的是一条“全球并购”的路径,从2011年开始,汉能集团先后并购了Solibro、Miasolé、GSE、AltaDevices,这四家企业是全球铜铟镓硒和砷化镓技术的领先者,其原有的技术能力以及汉能后来在这些企业研发团队上整合的“全球技术平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技术进步。目前,汉能薄膜发电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过3700件,授权专利超过900件。

10年前,在国外着手研究20%至30%的薄膜太阳能转换率的时候,国内的水平还只处在8%到10%左右转换率。但是,在汉能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实际的状况进行了反转:中国已经从落后10年到15年,变成汉能代表中国领先全球5年到10年。

移动能源时代的巨大市场需求

以薄膜发电技术为核心,全球能源使用发生了彻底的革新。多年前,基辛格曾讲了一句著名的话“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世界”。煤时代和石油时代能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各个国家全球战略的取向,如今光伏时代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则打破了这种能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公平的能源。结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轻薄柔及弱光发电的特点,汉能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移动能源”的概念,这种移动能源自由、便携,非常符合人类未来的特征。移动能源技术和产品也是汉能商业模式合理性的基础。

2017年9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明确表示支持山西省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布局太阳能薄膜等移动能源产业,打造移动能源领跑者。这是由汉能最早提出的“移动能源”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政策中,并成为国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标。

2018年4月,工信部、住建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新产品新业态、光伏智能创新和清洁能源智能升级和应用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先进光伏产品与消费电子、户外产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结合,鼓励发展太阳能充电包、背包、衣物、太阳能无人机、快装电站等丰富多样的移动产品”。

移动能源产业是中国少有的既掌握核心技术与工艺,又以国内需求为主要市场的新兴产业,其技术核心就是薄膜太阳能技术。移动能源产业具有“高科技+能源”双重属性,在中国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它涉及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六大项。

移动能源可以与很多行业结合,任一个领域的应用都会是一块不小的蛋糕,就拿汉能2017年推出的创新建材——能发电的汉瓦来说,就有十足的空间。

瓦是典型的建材的概念,但是,在薄膜发电技术的改造下,汉能的汉瓦产品颠覆了传统瓦的概念。这个汉瓦不仅能遮风挡雨,还能发电,汉能一片曲面瓦功率大约是30瓦。瓦片虽小,但环保价值非常大,它改变了传统的建材为绿色建材。但是,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其背后的市场潜力及价值则无比惊人。

据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总共销出10.1亿平方米瓦,这一数字保持着年均20%左右高速增长。按照汉瓦目前的每平方米1390元的售价计算,其国内市场每年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到1.4万亿元。全球市场至少是中国市场的两倍,每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达2.8万亿元。

况且汉能的产品布局远不止此。

2018年4月,六部委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提出五个应用领域,与汉能公司发布的“生态城市综合解决方案”中提到的应用领域重合,即“开展智能光伏工业园区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交通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农业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光伏扶贫应用示范”。《计划》第二条中详细列出“开发即插即用、可拆卸、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及系统”“鼓励发展太阳能充电包、背包、衣物、太阳能无人机、快装电站等丰富多样的移动产品”,与汉能的另一重要战略方向——移动能源具体内容重合度极高。

《计划》中列举的产品如太阳能充电包、背包、衣物、太阳能无人机、快装电站等,早已在汉能落地并推出市场。《计划》还明确提出推动先进光伏产品与消费电子、户外交通、国防等结合,鼓励发展丰富多样的移动产品,而汉能已经围绕“住”“行”两大领域,规划出11类产品,推出了发电瓦、发电幕墙、发电包、发电纸等电子消费类应用产品。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CMRC中研世纪的预估,到2022年,全球范围内,发电屋顶、发电幕墙、整车发电车顶的可开发市场容量,高达4217.5GW,市场总额44.54万亿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场容量分别为398.12GW和4.05万亿元。中国市场方面,这三个市场的可开发市场容量为1100.18GW,市场总额11.88万亿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场容量分别为112.2GW和1.19万亿元。

如果我们将上述数据置入到汉能薄膜发电增长的业绩中,我们对汉能”爆炸性“增长的数据可能也就不那么惊异了。

这些数据同时也说明,移动能源市场已经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而汉能在技术积累、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相关领域的多年积累,正带来积极的回报。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