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第六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致力打造文化消费综合体

资讯 TOM    2018-11-13 14:25

2017年,北京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已达3917元,在消费支出构成中占比高达10.5%。业内人士提出,文化消费不仅是首都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并且已成为驱动首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先导力量。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以下简称消费季)自2013年创设以来,前五届累计消费金额达到589亿元。尤其是第五届创新设立“四类消费空间”活动,引导和促进一批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由传统功能向文化与消费并重升级,带动整届消费季实现直接消费金额162.1亿元,惠民金额约为10.3亿元。

第六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致力打造文化消费综合体

为增量内容、拓展消费空间,第六届消费季创新推出十大类兼具艺术外观、文化内涵、与创意生态的特色文化空间,文化消费城市联动,举办各类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消费活动,继续打造文化消费综合体。消费季启动一个月,十六区共开展活动103项,覆盖人群2000余万人,累计带动文化消费约15亿元,空间开展活动51项,覆盖人群近700万,累计带动文化消费2400万元,京津冀开展活动15项,覆盖人群近200万,带动消费约770万元。

文化中心是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注定空间消费的潜力无限,第六届消费季探触文化空间的各个维度,将特色文化产品、文化消费活动带进空间,让传统的商业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新型的商业街区增强了活力,为北京绘制出一个复合型文化空间图景,引导和促进更多市民参与文化消费。

街区改造注入新元素

助力消费多层次升级

北京城的发展历程从3000年前追溯到现在,留下了前门大栅栏、王府井、什刹海等一张张地域名片,记载着胡同、茶馆、四合院等一张张文化标签。如何让老北京的文化形成印象,如何让魅力永久绽放,特色街区活动成为第六届消费季消费空间新增加的亮点。

消费季选取了5个特色街区,组织5场活动,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与模式,积极推动传统街区升级。其中《遇见什刹海设计周》系列大型活动,通过探索北京城市中心胡同、院落等空间新赋能新玩法,向公众展示西城区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同时,使“创新引领产业、创意激活文化、慢享舒适生活”的理念真正落地,进一步完善了西城打造“老城复兴”样本的生态系统。

文化融合、兼收并蓄的三里屯地区近几年也在经历变革,朝着 “文化三里屯”方向迈进,除了建设街区硬件文化设施外,消费季通过举行文创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牌活动,不断地提升了该街区的文化内涵。中秋节期间在三里屯SOHO举办的白果市集,借助周边时尚人群聚集,高端写字楼、大型商场密集等优势,带来了无限的消费潜力。

第六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致力打造文化消费综合体

文化是一座城市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的所在,在增强街区文化消费活力方面,第六届北京文化消费季始终坚持创新供给、有效激励的原则,消费活动突出互动性与体验性,让街区的人活跃起来,文化产品赋予灵动性,增强消费内生动力,打造能够彰显北京城市文化的文化消费场所。

如何让文化消费场所保持生命力,扩大文化消费规模,建立扩大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北京非凡时尚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小小提出王府井共享商业模式,用“匠心精神”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在商场里打造一个2000多平米的匠心舍,即非遗,让消费者在这个空间里,陶醉在文化故事中,感受匠人的文化创意,把时间“浪费”在富足的精神态度上,而商场的一切配套都将成为引领消费的手段。”

传统商业街区文化的创新发展,可以为消费季提供空间的延续,而消费季遴选优质新型多元供给资源,能为街区起到精准、高效的消费激励作用,有效满足大众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带动就业创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正确定位园区IP属性

释放消费潜力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者和文化创意企业集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兼具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功能的有机体,园区的发展对文化产品丰富度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增长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第六届消费季选择12个园区开展消费活动,包括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郎园三个园区、798艺术区等发展成熟、艺术氛围浓厚的园区,举办画展、音乐鉴赏、艺术品销售、名家作品展等活动,还将触角延伸至北京南城丰台区,在具有新生力的石榴中心园区开展文化市集等娱乐休闲活动,在提供丰富有效的文化消费供给的同时,带动了当地区域的文化消费。

“文化市集对于带动整个园区的商业氛围,意义非常重大。” 已举办四期创意集市的石榴中心活动方代表齐迹对消费季为园区带来的影响感触颇深。石榴中心斯坦福广场,在8月到10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围绕工艺产品、创意设计、文博非遗等内容,举办了近十场消费季的活动。尤其是在打造非遗主题的市集上,该园区把控白领阶层较多及周边38个社区年轻群体占比较重的受众定位,既有剪纸、面塑、翻花、糖人、篆刻、绳编、内画等传统“压箱底”的文化创作,又不乏工扇、石饰、陶瓷等新生的创意小品。“如DIY手包、手绘折扇、布艺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消费额达1300余元。”本次活动首次还将非遗文化与惠民消费相结合,创新非遗文化的展示、展览、体验、互动,融入科技元素,让民众有机会近距离的亲近非遗、了解非遗,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大众对中华传统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六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致力打造文化消费综合体

消费季通过在园区搭建文化消费平台,促进文创园区在生产创作文化内容的同时逐渐成为文化消费新阵地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如何让消费季继续利用园区的空间,持续带动消费,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副总裁胡进玲提到该园区成功的经验,就是坚持走自己的差异化产品的定位,不断优化园区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构建健康产业生态,给客人提供舒适感,并通过开辟书坊、美术馆、电影主题酒店等文化场所,举办大型文化论坛、艺术展览等活动,不断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效益。

目前,文化消费的特点已从过去大规模消费,转变为现在追求品质的、个性化的、体验化的消费,园区在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培育上,应考虑如何满足这些需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委员会会员成吴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设计师讲究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标签自己的符号让别人记住,做产业园也好,文化集市也好,也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位,深入挖掘文化,带领人们去体验,引导人们去消费。”

根据对本市14个区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42处老旧工业厂房,仍在生产或部分在生产的96处,已停产闲置的有70处,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工业遗存76处。如胶印厂变身成戏剧界横店的77文化创意产业园、由煤气厂转化成的时尚新地标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由京棉二厂厂房改造的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无线电仪器厂“孕育”出的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国有印刷厂变身的1949文化金融创新产业园等。工业遗存蕴含的时代记忆和文化底蕴,可以为城市增添另一种“亮色”,同时,在首都“疏解功能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腾笼换鸟”盘活老厂房的存量时,也能创造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因此,消费季的视角也锁定在了利用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

“旧”物激活、城市更“新”,千姿百态的创意园区,在延展丰富的工业文化厚度同时,带着创新后的IP属性,丰富了周围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必将释放出潜力巨大的消费空间。

延深城乡结合部与农村

特色小镇引领消费潮流

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对于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当地经济转型,挖掘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六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在国家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之下,推出文化小镇空间,选取了通州台湖、通州区宋庄艺术小镇、延庆区大庄科红色历史文化小镇、昌平区乐多港奇幻乐园等多个特色文化小镇,以特色小镇为依托,吸引了多类群体进行文化消费,包括附近的居民、小镇游客以及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消费的群体。

第六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致力打造文化消费综合体

目前7个特色小镇共计划开展9项活动,惠民活动呈现出数量多,类型丰富的特点。以延庆大庄科文化旅游小镇为例,该小镇以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出森林公园休闲游、红色文化旅游、传统手工艺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有力地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在活动空间方面,文化小镇将森林公园、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园以及各类展览馆、艺术馆、美术馆均纳入到活动空间之中,各类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消费活动,对于促进北京市文化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十一”小长假期间,仅通州台湖的影偶戏剧周就吸引7万余人参观,带动文化消费280余万元。

近些年来,虽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保障,但在农村文化消费方面,却实在是被忽视和有缺失的。本届消费季积极鼓励并组织一些文化企业下乡进村走社区,把文化惠民在区域上普及到北京偏远郊区,在人群方面覆盖更多儿童、老人及残障人士,让他们也参与消费,享受文化,在开拓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方面做出了贡献。

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目前,北京市已有怀柔区雁栖镇、大兴区魏善庄镇、顺义区龙湾屯镇、延庆区康庄镇,房山区长沟镇、昌平区小汤山镇、密云区古北口镇7个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任何一个小镇的发展,最后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文化的提炼,而且要有产业做支撑。”中新城镇化研究院袁老师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建议,她认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大兴魏善庄镇的发展,实际上文化层面的比重是非常大的,通过月季赋予小镇独有的文化属性,魏善庄镇也完成了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提升,向现代田园小镇迈进。

随着注重文化品牌培育的小镇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助力特色小镇建设有望成为未来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将“文化+”的理念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不仅可以为特色小镇铸造灵魂,还能同时发挥文化创意作用,以此来让特色小镇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成为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助力精准扶贫,让特色小镇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平台。

文化底蕴、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品牌等因素是文化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增强特色小镇文化附加值,丰富小镇产业生态,以文化消费带动资源聚集,消费季可以成为外在推动力。文化消费季依托品牌力量,以宣传平台资源为核心,帮助各镇以文化消费为切入点,强化各类文化产品和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的组织推广,能进一步激活小镇文化消费活力,实现和保障小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开放至今已逾40周年,消费季通过不断引导和提升群众消费意愿和水平,使人们对文化产品“好不好’的追求和期待更为迫切。本次消费季依托各类公共空间进行文化消费联动,致力打造文化消费综合体,力争以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繁荣首都文化消费市场。

连续举办六年的消费季对北京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北京文化消费新理念的普及、民众文化消费行为的激励、文化消费意愿的引导等都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和象征性。随着国家对消费领域的放宽,文化消费空间也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消费季可继续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多维度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