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罗振宇跨年演讲提到的这两所学校引人深思

资讯 TOM    2019-01-14 17:40

罗振宇跨年演讲里藏着一个令人兴奋的小趋势:

在主流教育之外,新的可能性正在涌现。

在罗振宇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里,这两所学校值得你记住:

范家小学和北京十一学校。

它们的教育探索,揭示了目前主流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两个必要角色:社群和校友。

当这两个角色真正发挥作用,会教育出怎样的孩子?

1.

第一个角色是:社群。

试想一下这样一个问题,一所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学校,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和我们大城市人平时的想象不同,何帆老师答案是:这样的学校教出的,是他见过的最快乐、最自信的孩子。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罗振宇跨年演讲提到的这两所学校引人深思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范家小学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山村小学,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四川苟村一组。如果你在卫星云图上搜索范家小学,你是看不到具体的地貌的,因为它坐落在深山中。

范家小学规模非常小,一共只有28名幼儿园孩子、43名小学生和12位老师。这里面,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没有陪在他们身边。还有一些孩子身体不便,比如聋哑、智力障碍,或者家庭出了问题,父母离异、母亲患病等等。

这样一所大山里的学校,各方面都十分匮乏。学校资源不足、学生数量不足,从传统判断标准来看,学生并非有先天优势,他们在升学这件事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家自然也就不玩命地追求那个目标。他们的主要精力,就回到了教育的初始目的:育人,让学生成为社会合格的一份子。

何帆老师在这所小学走访调查了十几天,得出一个连他自己都震惊的结论:所有最先锋的教育理念在这所山区小学都能看到。

首先,学生不足,学校自然就演化出小班教学,一个班七八个学生。每一个老师分配给每一个学生的时间变多了,关注也变多了;

其次,学校资源不足,就不能关起门办学,必须融入乡村,和周边的老乡密切地打交道。这样的学校不再是一座考试集中营,孩子们除了上课,还要采蘑菇、拾柴火、参观水电站等等,通过走出学校来理解真实的世界;

再次,学生家长不在身边,本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产生了另一个附带结果:大城市里那种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干扰,什么家长会、家长群都消失了。老师和学生变成了生活共同体,孩子遇到难事可以扑到老师怀里。这样一来,老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来塑造学生的人格。

虽然范家小学的孩子,大多来自不那么美满的家庭,但是学校给了他们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社群。

《纽约时报》把现在过度强调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育儿方式,称为“精细教育”,并评价这种“精细教育”是一种无情的育儿方式,不仅对子女无情,也对父母无情。如今一位在外工作的母亲,花在照看孩子上的时间,和 1970 年代的全职母亲一样多。

著名心理学家哈里斯在《教养的迷思》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更重视的是跟自己同龄人之间的互动。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正是过度强调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孩子社群的重要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罗振宇跨年演讲提到的这两所学校引人深思

非洲有一句谚语:“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

范家小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后,这样一群由社群共同教出来的孩子,自信,阳光,有着极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范家小学的孩子长大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我们很难回答,但是我们能想象得到,他们的一生不会差。不管他们能不能上大学,这都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个自食其力、有社会尊严、有手艺的劳动者。他们的根牢牢扎在这个社会里,他们获得幸福的能力一点都不比那些城市里的孩子差。

请记住这所学校,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苟村一组的范家小学。

2.

第二个角色是:校友。

在大部分时间,我们对“校友”这个词的理解是很抽象的。

因为他们往往前面会加上两个字:“杰出”。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杰出校友”,那么当你毕业了,这所学校大概率未来和你没什么关系了。

可北京十一学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十一学校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阳光大厅,叫“缘宫”,是学校的公共空间。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提出,只要你是十一学校的毕业生,你提前预约,就可以终身免费使用这个空间举办活动,可以是你公司的招待酒会,可以是你个人的婚礼,可以是你孩子的摄影展,什么活动都可以。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罗振宇跨年演讲提到的这两所学校引人深思

这个做法传递了三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对于已经毕业的校友来说,你不管这辈子用不用这个地方,都知道母校永远欢迎你。而且你也不用担心自己是否符合杰出校友的特定标准,每一位校友都可以在这里举办活动,把自己各种方面的成功,呈现给在校的师弟师妹;

第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虽然还没毕业,但他知道,这个地方永远会是自己的母校。而且他们在这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可能性,原来我的师哥师姐可以有方方面面的成功,这本身就是教育;

第三,当毕业生回来看老师,老师们也会很欣慰,他们看到自己过去的教育成果,就更有动力教育今天的学生;同样的,那些受邀而来参加活动的那些来宾,即使他不是十一的校友,他也会因此建立对十一学校的认同感。

李希贵校长的做法,让“校友”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可知可感,可以互动的师哥师姐。“缘宫”的设置,增强了校友和在校学生之间的联系,校友们肯定很愿意为师弟师妹们提供帮助;而且还优化了在校生和学校的联系,让学生对学校充满了归属感和荣誉感;此外,社会上的其他人也对这所学校充满了认同。

更重要的是,李希贵真正定义了什么是“母校”。

母校就是那个永远欢迎你,贯穿你人生每个重要节点的地方。

而且母校会以它的包容性告诉你,成功的面目不止有一种,你可以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请记住这所学校,北京十一学校。

3.

可能有人会质疑,社群和校友的作用,对孩子来说,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并不能帮助他们取得世俗上的成功。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罗振宇跨年演讲提到的这两所学校引人深思

真的是这样吗?

得到《怎样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主理人、Hulu全球副总裁诸葛越老师曾经提出一个教育模型——技能树模型。

红色部分是基础技能,学校学的都是基础技能。这些基础技能很重要,因为它是人生技能的基础。然而这些技能本身是没有直接用处;蓝色部分是综合技能,比如说审美、合作、创造、说服力、项目管理等等,它们是把基础技能组合起来而完成一件事的能力。

最下面的树干是成长心态。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孩子们需要能够自我学习,他们要能看到机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跟上形势。有了这个能力,这棵树才会成长。最上面是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乐观的心态,也包括对他人的同理心,还有孩子的自信心、适应变化的能力,韧性等品性。

你发现没有,除了基础技能的学习,其他的技术能力,往往都是要在社群的互动之中习得的。而大部分家长焦虑的,往往只是基础技能。因为这些问题比较容易辨别,进步和比较也比较直接的。

基础技能是重要的,但它们并不是孩子们未来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主要技能。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能不能完成一项特定工作,靠的可能是对基础技能的掌握;但是能不能做成一件事,综合技能和成长心态的优劣往往占了更大的比重。他能不能找到合适的队友发起协作?自驱力和抗压性强不强?或者退一万步,他能不能自定义一个目标?

范家小学和北京十一学校这两所学校给我们的启示正是: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帮助孩子塑造出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的未来提供长久的支持。想要达到这一点,社群和校友的支撑力量不可或缺。

如果当今的家长想要缓解焦虑,或许答案,就藏在范家小学和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经验里。

向这两所学校致敬。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