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全视角解析之一

资讯 TOM    2019-03-29 16:44

 

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全视角解析之一

技术转移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概念。曾几何时,技术转移还是一个只有少数专业人员熟悉、公众十分陌生的概念。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技术转移”一词迅速升温,已成为科技创新领域采用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2016年5月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构建和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做出有力部署,并从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高度,将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关联及重大意义做了科学诠释:“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持续产生,推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并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生态系统。”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技术转移体系,覆盖了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充分实现价值的整个生命周期,它对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意义、作用和价值,不言而喻。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了解技术转移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机理,我们不妨来解剖一个典型案例。

在为数不多的全国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令人瞩目,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仅是因为名称的“高大上”,主要是因为它创造的诸多行业“第一”:

它是第一个政府出资支持建设的全国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14年,当科技创新大潮刚刚兴起,全国性技术转移机构还凤毛麟角,北京市科委、经信委等部门经过严格认真评审,作出科学决策,立项出资支持启动了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创造了技术转移领域政府项目资金引导+民营企业创新探索专业运营的成功范例。

它是第一个以“互联网+大数据+科技服务”为模式创建开放共享式科技创新服务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平台嵌入的领衔行业的海量专利数据库,涵盖了世界104个国家、1.3亿条专利信息,实现与全球各大专利数据库同步动态更新,免费为科技创新领域各界用户提供专利技术实时查新、检索、分析服务,以开放共享理念普惠广大创新创业者。

它是全国第一个服务体系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技术转移机构,2017年8月,平台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均通过了ISO9001认证,彰显其服务运行的规范有序和坚实管理基础;

它是第一个发起组织举办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技术转移机构。2015年11月,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与科技日报社联合举办了“百家院校科技成果走基层”行动,经过几年探索,“走基层”行动已发展为聚合全国200多家高校院所科技服务资源、辐射全国优质科技服务资源、服务各地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知名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和平台,行动列入科技部落实国务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实施计划。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9年度北京技术市场协会会员大会上,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单位——北京恒冠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凭借在技术转移领域的突出创新成果和优异专业服务,被授予“优秀技术转移机构”称号。这一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是自2011年成立的恒冠国际在技术转移领域不懈耕耘的结果,也是自2015年创建的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鼎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诸多经验和创新成果获得行业组织认可的有力佐证。

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全视角解析之一

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在刚刚创立时,互联网+浪潮才刚露端倪,技术转移对于创新驱动发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还未被充分认识,而平台建设单位敢为人先,果断决策,“以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高起点创建和探索运行全国性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应该说是颇有几分勇气和胆略的。目前实践充分证明,这一项目的创建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政策要求的科学决策,目前平台发展显示了良好态势,年均访问量已突破千万次,每年更新全球专利技术近千万条,年发布技术成果4万多条,收集需求近万条,年均促成国内外技术成果交易转化百余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以几何级数增长。

相关知识延伸

平台:潜能巨大的经济模式

平台和平台经济,近年来成为越来越红火的经济现象。

平台原意是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后来平台逐渐扩展到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条件集成和支撑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地被其他领域所使用,已成为具有全新概念和涵义的新术语。互联网+浪潮兴起后,平台概念和模式开始在现代服务业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

1999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题为《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式》的研究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的概念,意指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才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可获得性;促进理念向创造财富的产品和服务转化的法规、财务和资本条件;使创新者能够收回其投资的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欧盟委员会在2003年提出了欧洲技术平台的概念,即在有着重大经济影响和社会意义的战略领域,自下而上将创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立法机构、消费者等)聚集在一起,共同确定这些战略领域的研发重点、期限和行动计划(即战略研究议程),进而建立面向全欧洲的重要创新计划,通过法律、组织、经济、社会、技术工具的创新来实施这些战略领域的重要创新计划。

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我国从2004年开始启动建设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定义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性支撑体系”,主要由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随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落实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各种类型和功能的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雨后春笋般诞生,平台的运营模式也渐趋丰富和成熟,人们对平台的本质、内涵、特性和功能的认识也逐渐深化。

平台有多种形式,如线上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会展平台,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自媒体,融媒体),品牌活动平台(如“百家院校科技成果走基层”),社会组织平台(如联盟)等。

●平台要素:

1. 一定的系统目标。如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技术创新竞争力、科技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区域创新能力等。

2. 运行主体。联合推动目标实现的运营主体和协同主体,如产学研服政金用。

3. 资源要素。如技术、信息、人才、项目、客户、资金、设施、管理、专业服务等,资源的多元化、丰富程度极大影响着平台的聚合力。

4. 运营模式。如开放共享模式,互联网+大数据模式,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具体模式,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创新等。

5. 活跃度。平台主体和要素的互动、交互活跃度,是衡量平台生命力和市场价值的标尺。一个目标明确、构架开放、主体多元、资源丰富、模式灵活、服务高效、品牌增值、扩张迅速的平台,必然具有较高活跃度。

●平台特性

1. 开放性。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架构。通过筑巢引凤,以集群效应、智能对接模式、高效服务模式开放吸引相关主体和外部资源不断涌入,平台开放度越高,资源共享度越高,合作伙伴越多,聚合效应就越强,客户群扩张就越快,越具有实现多方共赢的资源聚合引力和价值。

2.多边性。平台,是连接多方供求或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是一个链接供给方、需求方、中介方的多边市场。平台经济通过多边市场效应和平台集群效应,形成定位合理的平台分工。平台以运营主体为中心组织运行,聚集社会资源和合作伙伴,通过高效对接供求、激活资源互动、拓展合作空间,聚集人气,扩大规模,使参与各方受益,达到平台价值、客户价值和服务价值最大化。

3.互动性。平台以多元化的对接渠道和方式,智能化的对接手段,为参与各方的供求对接和多边合作,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市场扩张、模式创新的空间,平台为各参与主体有效互动、相互“赋能”提供了激活机制和高效创新生态。

4.增值性。平台给予参与主体带来的市场机遇和增值潜能,随着平台规模加速扩张和能效升级,具有几何级数的非线性增长潜能和乘数效应。

5.共赢性。平台能显著降低各方沟通成本,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普惠参与主体,促进多方共赢,平台也是发展共享经济的有效载体。

●平台功能

一是引导要素集聚优化。创新平台能够带动产、学、研、金、服等各类创新要素广泛集聚,促进创新资源围绕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优化配置,构筑多边、开放、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

二是推动协同创新。科技创新平台联结多种创新力量,是实现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对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强化科技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平台能够以集成服务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高效率的多种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服务(部分领域或创新全链条),同时带动市场开发、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高端服务快速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撑。

四是共享资源、机会与利益。平台的资源聚合效应,使主体共享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平台的众多参与主体之间互为资源,服务主体和客户身份相互交叉,每个主体通过平台寻求发展机会和市场拓展的同时,也给其他主体带来机会、资源和利益。

●平台成长的三种动力

1. 来自政府的实现宏观政策目标的科学管理动力。

2. 来自机构、运营主体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服务动力。

3. 来自企业主体和资本的市场运营动力。

这三种动力缺一不可,共同推动平台的功能完善和能效扩张。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