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一部电影的成功,就是创业成功的缩影

资讯 TOM    2018-03-19 14:44

小熊吉他CEO朱海东

春节刚刚过去,全国人民应该这个时候都吃的脑满肠肥,回到工作岗位了,正应了那句话,每逢春节胖三斤。近些年,春节假期人们的休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放鞭炮、看春晚,到现在鞭炮不让放了,每年春晚的收视率也都在下降,网上也经常有些段子,比如“看看那些年我们骂过的春晚,竟已是巅峰”,咱这里就不再吐槽了。没有具体的统计,但是在除了走亲访友、境内外旅游等老几样儿以外,电影院这几年似乎也变成了大家春节越来越愿意去的地方了,我自己春节就看了几部电影。

我应该算是个影迷了,国内上映的电影,不管好片烂片,基本上都会去看。平时比如说约了人谈事情,时间还差两个多小时没到,我就会自己去电影院看个电影,一个男人独自出现在电影院,看,多像黑帮电影里的桥段。出差时,晚上闲极无聊,也会去电影院去打发一下时间,我们曾经有个同事,刚毕业的小伙子,去年跟着我走南闯北,有一天晚上我带他看完电影后,他跟我说,朱总,我这辈子就看过三场电影,一场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后面两场都是你带我看的。已经忘记了当时看的什么片子了,只记得看完电影后,小伙子慷慨激昂,情绪高涨,仿佛看到了新世界,你看,电影有神奇的力量,给人梦想,多好。

今天有感提笔,却不是想说电影本身,而是这几天坐在电影院里,偶尔还是会想到公司新一年的各种战略、战术,各种创业维艰,创业大概就是这样吧,思考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像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念就会塞满缝隙。抬头看看眼前屏幕上的电影,突然觉得,一部电影的成功,和一个公司的创业之路却有几分相似,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做为一个影迷,同时又是一名创业老兵,我就从战略、产品、团队、市场、销售、财务等几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聊聊这两个事儿的相似之处,挺好玩。

战略,名头大,挺吓人,也被很多人认为假大空,没有意义。其实,真心不是这样,我周边的创业小伙伴失败的原因里面,不懂或者不重视战略甚至可以排到第一位。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第一铲子下去,就知道这个事儿是能成,还是会败。

咱今儿闲聊,就不去正儿八经去做什么战略框架、五力分析、商业模式画布了,也不聊什么点线面体了,我就拿几个小方面跟大家一起聊聊创业的战略和电影的战略。

战略选题,风口还是坚守?

电影的选题和创业公司选择赛道是一个道理,制片人大佬们也是各有情怀,各怀鬼胎。有人追着风口跑,融了一大堆钱,把电影当一个生意做,像《红海行动》;有人不忘初心,坚持理想,拍一些票房不那么高,但是品质上乘,多年后可能你还记得住的作品,像近期的《芳华》、《无问西东》、《冈仁波齐》。不是说《红海行动》不好,里面有我很喜欢的演员,场面、拍摄手法也有进步,但是可能《战狼2》的激情还没退却,期望值过高了。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无可厚非,抓住大势,咱不说消费主旋律吧,但也是政治很正确的。弘扬爱国主义,应该点赞。《芳华》破10亿、《无问西东》破7亿、《冈仁波齐》破亿,一方面符合所谓的长尾效应,一方面确实也反映了现在的影迷,口味越来越成熟,为之甚慰。

一部电影的成功,就是创业成功的缩影

创业公司选赛道也是一样,有人O2O来了,就做O2O,满城尽是二维码;VR来了,就带着眼镜到处跑;共享经济来了,又各种共享,连共享打火机这种项目居然都神奇的拿到了钱。可能投资人们太害怕了吧,太害怕风口来了没跟上,错过了投资机会。当然了,也不是说追着风口跑的人就没有理想,有些人也是先挣了钱,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像斯皮尔伯格,拍了一堆大卖电影,自己说批点儿情操,给自己犹太民族拍点东西吧,结果拍出了《辛德勒的名单》这种永垂影史的佳作。雷军当年年纪轻轻就成了中关村英杰,但那不是他的人生理想,于是后来有了小米。先赚钱还是坚持理想,可能见仁见智吧,就像先做强还是先做大,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现在看来,可能先做强再做大的声音略大一些,就像我们小熊吉他,八年磨一剑,推向全国市场短短一年,便有了一定的成绩,覆盖了全国24个省、直辖市,典型的厚积薄发。(哈哈,这个广告做的,自己都觉得有点生硬,各位看官凑合看吧)

近些年,国内电影市场井喷,竞争也日趋激烈,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很多片子拍完了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扔进了片库。上映的电影里,真正能够赚钱的,如果看比例的话,也是惊人的低。创业路上也是一样,说九死一生一点都不为过。大家现在经常看到的,都是商业领袖们侃侃而谈、指点江山,好不风光。但是,你知不知道,一路上倒下了多少人。今年还有位茅侃侃,没顶住,先走了,不光放弃了创业,也放弃了人生。创业者所要承受的压力,可见一斑。因此,不要光看见贼吃肉,还得看到贼挨打。

那么,面对竞争怎么办呢?哈佛商学院的台柱子,迈克尔波特教授关于竞争有三个著名的策略:差异化策略、成本领先策略、聚焦策略,建议电影公司的老板们也去学学波老爷子的那些东西,很有价值。创业者更不用说了,这些东西你都不读,请问你还创什么业?

还有一个矩阵,拿来说说也挺有意思,叫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也是万能的四象限,横轴是市场占有率,纵轴是销售增长率,分成一、二、三、四四个象限,对应的产品分别叫明星产品、问题产品、瘦狗产品、金牛产品。这个矩阵是做产品战略分析的时候必备的一个工具,创业者们不知道,请去面壁。拿来看电影市场也挺有意思,如下:

明星产品:市占率高,增长快,比如像《红海行动》这样的主旋律电影,我觉得近些年,国运昂扬向上的时候,投资这类电影怎么着也亏不了,全国人民给托着底;

金牛产品:市占率高,增长慢,这类产品就抓紧收割吧,像武侠电影、拍烂了的西游IP等等。拍还是有人看,文化基础在那里,但是如果没有大的突破,想再有多么大的增长,看起来也很难。

问题产品:增长快,但是市占率低,比如那些青春片,虽然票房也还能撑门面,但是如果你看看小鲜肉们的片酬,你就知道,这种电影,制片人基本上只能赚吆喝了;一阵风吹过,就真的吹过了。

瘦狗产品:市占率低,增长慢,建议放弃,像什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种电影真的建议就别拍了。

当然了,我们这里说的都是国产片,进口片没讨论在内。今年也确实看了几部我觉得印象深刻的进口片,肌肉片不说了,其他的像《看不见的客人》,编剧真棒,还有像《摔跤吧!爸爸》、《至爱梵高》、《天才枪手》这种神作,当然作为音乐教育从业者不能错过的《la la land》、《寻梦环游记》也是有相当的水准(为何此时突然想到《缝纫机乐队》,忍不住想吃一片维生素B6)。这些电影,按照创业的标准话术说,应该算是各自赛道的独角兽了。

一部电影的成功,就是创业成功的缩影

选题上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关注,就是你会发现最近这几年赚钱的基本上都是franchise电影,就是系列片,国内外都是这样,像《战狼1》、《战狼2》、《战狼34567…..》。洪晟观通基金创始合伙人汤明磊先生在总结创业者背景的时候,我记得有一类说的是富二代创业,我觉得franchise电影基本就可以理解为富二代创业。居然连《京城82号》这样的恐怖片也往系列片上硬凑,我也是服了。当然了有的越拍越好,有的富不过三代,《战狼34567》是不是能够一如既往的高水准,《泰囧》、《港囧》之后阿峥是不是徐郎才尽,《唐探1、2》后面据说还憋了个大招,究竟是个什么样儿,现在都还不好说,静观其变,精彩纷呈!

写着写着,不觉就写多了,扯完了战略,再来聊聊团队吧。

团队这个事儿,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甚至成熟公司来说,我觉得都是企业经营几大要素里无论如何排,重要性都是前三位的。人,是一切的起点,也是一切的终点,是一个互为因果的无限循环。每一个创业成功的公司都经历过从“草台班子”到“明星阵容”的过程,有人撑住了,干成了,有人没撑住,倒下了。商业江湖里面,无情处也含着温暖,温暖处也闪着寒光!创业如是,电影圈也如是!

电影是一个特别考验短期内组建团队的行当,大到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发行的组合,小到摄影、美术、武指、道具、灯光等等的组合,甚至宣发的时候谁来帮你站台,都是要迅速组建,迅速磨合,达到来之即战的状态,哪个环节没做好,都出不来戏!跟一个公司一样,外到销售,内到各个部门的老大,从创始人、CEO,到最基层的品牌、服务传播者,都担负着同样的失败系数在身上。

所以你今天看到的那些黄金组合,那些御用这,御用那,其实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沟通成本。葛优去演冯小刚的戏,估计都能做个副导演了,不光是演,甚至都融入了二次创作在里面;王宝强、徐峥在一起磨了这么好几部,也双双从当年的nobody变成了今天的somebody了,变成了票房保证。

当然这个里面如果细看的话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一路从草根变明星,像王宝强、徐峥,像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有的是上来就全明星阵容,电影圈太多了,企业圈的雷军做小米,起点就比一般创业者高太多了。

还有一点,作为音乐领域创业者,又是不能不提的,就是配乐团队。古典音乐史从巴赫老爷开始也就三百多年,电影史也不过百年,但是这一百年由于技术上的进步,让音乐和电影飞速碰撞出了无数经典,这点以后有机会单独聊。今天就说说眼前的,前两年有个电影叫《匆匆那年》,最后五个亿的票房,王菲那首歌估计就得值2.5个亿,现在谁还记得电影说的什么事儿,但是这首歌,全国人民估计都会唱。前段时间有部电影叫《南极之恋》,我去看的,全场就我一个人,最后一点儿片尾,打扫卫生的大叔陪我看了十分钟。去看的原因不是因为对电影感兴趣,这种题材一看就知道是骗小孩子眼泪的电影,内容净是瞎扯淡,但是我还是去看了,不为别的,就因为它的配乐是久石让做的,确实也是大师功力犹在,良心之作!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音乐的重要性。我们也期待音乐市场什么时候能像电影市场这样井喷一下,我们也乘一把势。没来之前,我们继续厚积,不急,等着。

说完团队,再说说产品。

产品这几年好像突然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地位,我觉得很大的原因还是技术进步造成的,科技在今天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改变着商业。当下,产品,对于一个公司,特别是创业早期公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电影虽然是导演的艺术,但是如果从产品维度讲,我还是愿意把剧本看作是产品本身,导演更像是产品经理,是主导,编剧才是那些写代码的人。

咱们中国人,或者,准确的说是大陆人不太会讲故事,特别是不太会讲电影故事,这一点现在来看,至少跟好莱坞比,是板上钉钉了,别拍我。这个其实也怪不得别人,要怪就怪老祖宗吧。我刚刚为什么改口说大陆了,因为香港不能包含在里面,香港电影,曾经作为全球除了好莱坞以外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工业所在地,凭借的就是无双的讲故事能力,这跟香港一大波的流行文学大师是有关系的。反观内地,儒家这套体系,确实把我们训练的不太会讲故事,咱们最擅长的是写意,讲故事是写实。古代文学的巅峰唐诗宋词都是写意见长,寥寥数语,意味悠长。只有两个朝代会讲故事,一个是元杂剧,一个是明清小说。别较真,西方史学家一直把明清作为一个大时代来研究中国,按文学史来说,这么划分也没毛病。不过,元杂剧那些个内容,实在是不太适合今天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气,明清小说里倒是有点东西,不过看看今天的三国、西游,都已经被拍成个什么奶奶样儿了,说来都想骂人!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听说还有个游戏,居然还能刘备跟孙悟空还有特么亚瑟王一起打,这都哪一出啊,呜呼,悲哉!里面好像还有阿斗,还能跟刘备打,以后的孩子们还知道刘备是他爹吗??

把话题拽回来,不然怕一口水呛着自己。我琢磨了一下,可能还有个原因造成了咱们不会讲故事,大背景就是咱们中国人更讲技术,更讲经验积累,不讲科学,不讲流程,不讲管理,反正咱们人多,不怕没人才,不是诗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嘛。因此,咱们更依赖文学家,或者剧作家个人的才华,没有做成好莱坞那种工业化生产高质量剧本的产业链条。朔爷高兴,写几个好本子,朔爷玩烦了,质量就下来了。好莱坞不一样,几分钟一个包袱,爽点、泪点、笑点、痛点、主旋律埋哪儿,怎么起承转合,甚至多久的电影,剧本大概是几页,都是有高度标准化的。这些方面确实是值得我们的电影人去学习的地方。推荐一本书给大家,叫做《story》,讲编剧的,有兴趣可以看看。特别推荐创业者看看,不是整天嚷嚷着要给投资人、客户讲故事嘛。讲故事本身没错,忘了哪个大牛说过的“所有事儿都是讲故事,甚至科学”,但是咱得把故事讲的有点技术含量。(这个话题有意思,以后可以再单独聊)

这两年,中国人有钱了,频频听说国内电影公司收购几大,但是千万别学前些年汽车行业的海外收购,多看看当年日本的富士跟施乐公司怎么玩的拿市场换技术。

再看市场。

市场模块当然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了,而且也是个很有乐趣的部门,传统意义上讲比如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研究、竞品分析、广告策略、促销策划、品牌规划等等一系列工作都属于市场的工作。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核心要素又被大家提炼升华了一下,也更简单粗暴了,产品、流量、转化率,实体商业再加一个空间,即产品、空间、流量、转化率。在这个里面,大家特别关心的一点就是,流量,没有流量何谈转化率。于是,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纯互联网行业,都不厌其烦的在谈流量、流量、流量,恨不得所有的市场工作都围绕着流量展开,当然也催生了一大批运营专业领域的供应商,有做精准营销的,有做事件营销的,八仙过海,各有奇招。给大家一个公式参考,爆款=稀缺大V X优质内容X海量渠道X受众精准X惊喜价格。要想成为爆款,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每个公司的产品和领域不同,市场手法也不一样,这里就不展开了,每位创业小伙伴,参照自己的行当自行思考。

这里多说一句,我经常被邀请去做很多关于创业的分享和演讲,不管是跟主办方沟通还是跟现场的学员沟通,我说你们想听哪些方面的东西,我经常会得到一个我觉得特别失望的答案,就是所谓的“干货”。我认为直接想要“干货”的创业者是不适合创业的。期待一句“干货”想解决自己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他们口中所谓的“干货”,在我看来是一种毫无思考能力和偷懒的借口。任何一家公司的核心成功经验一定是有别于别的公司,土壤不一样,产品不一样、团队不一样,内外部环境都不一样,即使给你一个方案,同样去执行,得到的结果也都不一样,所以,结论可能让你失望了,“干货”无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培训,却依然做不好你的公司的原因,就是因为货太干了,就是因为你太想拿来就用了。那什么才有用呢?我认为是底层思考的逻辑和能力,这才是真正通用的东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顶级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甚至运动员全都是一帮极为通透的明白人。所以在我的演讲和带团队的实操里面,除了会讲一些方法和工具以外,我更为重视的是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培养不上来,就很难谈到什么主动性,别说创业无望,想在职场里混出个模样儿都挺难。

电影行业对于市场和流量的重视程度,和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是一样的。怎么让人看到电影的预告,并且触发想走进电影院的情绪及冲动,就变成了电影宣传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这里先说两个我觉得电影行业和一般公司不同的两个点。第一、电影行业的市场时限性明显,就是说电影这个产品是需要在短时间内收割的,一般来说也就是一个礼拜到十天的排片,过了就过了,炒冷饭的机会都没有。在其他行业,哪怕是科技行业的手机发布,虽然刚发布那几天会是重中之重,但是,怎么说一部手机都是可以卖到个一两年的,后面还可以借很多势来增加销量,但是电影没有这种机会。第二、电影作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以外的第七大艺术,它兼具了艺术性和商业性,这是我们在考虑任何一个问题时都需要兼顾的一个视角,带着一大堆流量和现金扎到电影行业,然后回头土脸,头破血流的互联网公司,有的是,不信你去问问BAT。

电影公司做引流,办法还是挺多的,毕竟本身做的就是个注意力生意。比如常见的影院海报、正片之前的广告、上综艺节目、包括明星自带的流量,都是很好的方式。在这方面,其实很多传统企业也可以借鉴,比如聚美优品陈欧那句著名的“我为自己代言”。很多企业也把自己的创始人或者CEO打造成了网红企业家,这里面最为代表性的就是锤子科技的创始人、著名相声演员罗永浩老师。凭借着互联网第一批网红诞生的大势,以及当年在新东方影响了一代人的段子,包括在媒体界广泛的朋友圈,锤子科技每一次的发布会,都是一次相声界和科技界共同的盛会。所以,这一点,你的企业是不是也可以参考一下呢?

电影行业市场方面还有一点,是可以供大家参考的,就是“口碑”。口碑,就是有口皆碑,就是口口相传,看似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个比较传统的方式,其实不然。互联网本质上只是个工具,只是提高了效率,放大了传播的效果。原本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现在变成了朋友圈,变成了各种论坛。比如说今年,大年初一,《捉妖记2》票房单日冠军,我也去看了,结果睡了大半场,不知道梁朝伟老师最近是缺钱了还是怎么着,这样的烂片也接。果不其然,第二天开始《唐人街探案2》票房就后来居上了,靠的就是口碑,看过的都说不错,你肯定也得去试试。本来是奔着看个无厘头去的,结果故事讲的还不错,不是说有多么好,但是至少不会让你睡着,里面一些细节的拍法,包括神州租车的广告植入、戏谑特朗普等等,还是很有新意的。

电影流量还有一个入口,就是很多电影都是由同名畅销书改编的,由于本身书就积累了一定的势能,因此拍成电影,自然会吸引很多书的粉丝去看看。这种一般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像《乱世佳人》那样成为了不朽佳作,一种就招来骂声无数,比如《解忧杂货店》,书的评分8.6,电影的评分5.1,不知东野圭吾作何感想。从《小时代》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等一票青春片,都借了一把书的东风,只是建议,别光追风口,内容或者说产品本身的打磨才是第一位的,别拿一个倍儿糙的东西出来,把书的销量和口碑也给毁了。

再说说销售吧,听说大年初一那天,单日总票房13亿,破了世界电影票房单日纪录。举国欢庆。

为什么这几年大家都争着往电影院里跑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值得一说。第一,性价比。现在电影几乎成为了最便宜的休闲方式,一个人平均三十四十一张的票价,不管你是在几线城市,都不会有什么压力;第二,方便。2017年6月份统计的时候,中国电影银幕数达到了4.5万块,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全球第一。如果你是在一线的发达城市,院线的密度吓死你,几乎每一个商业广场、综合体都有电影院,你回想一下十年前你生活的街区,有几块荧幕,你就知道这十年电影发展有快了。有报道说,好像翻了快30倍,不重要,总之你很多倍就对了。

各种档期格局也基本形成,贺岁档说白了,也就是这么人造出来的电影购物节,和双11一样。提到贺岁档就不能不提冯小刚和那些年冯导每年如期而至的贺岁档喜剧片,《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天下无贼》、《非诚勿扰》每一部现在拿出来看看,也还是挺有意思,就像《唐伯虎点秋香》,估计每年都能在电视上不经意看到好几次,已成经典。

一部电影的成功,就是创业成功的缩影

大过年的,各种有关电影排片、买票房等等阴暗面的事儿咱就不说了,省了给大家添堵儿。说点好的吧,比如电影的众筹和预售,这是近一两年国内发生的一点变化。其实这个并不新鲜,好莱坞电影,许多都是预售30%以后再开拍的。只是国内的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以及整个电影工业的配套都还不成熟,前几年才有些掉队。好在,这几年咱们另外一个行业的发展给电影票房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帮助,那就是互联网,网上售票及网上支付。中国目前票房的80%来自网络购票,这里面再细分其实还是有可说的,比如也有这么几派:第一、专营票务派,像猫眼儿、格瓦拉、微票儿,这些是专注在线选座分销渠道的垂直开发与运营;第二、团购电商派,像百度糯米、大众点评、美团等,这些基本都是业务多元化,横向发展出来的O2O模式;第三、电影社区派,像豆瓣电影、时光网等,这些主业都是影评生产和互动、影娱资源等分享与推荐;第四、院线自营派,像万达电影网、星美电影网等,这些基本都可以为用户提供优惠票券等会员服务,是线下优势向线上的延伸。总而言之吧,不管是哪个入口,在线购票已经成为了国内电影购票的主要方式,这也是和美国电影市场最大的一个区别。

最后再聊聊融资吧。

一个CEO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众说纷纭,我比较接受的一个是:找人、找钱、定战略、带队伍,找钱是一个CEO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话题,不管是电影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融资也是个大话题,这里面包括融资路径规划,怎么进入怎么退出,怎么规避风险和法律上的坑,怎么做BP,怎么路演,怎么跟投资人谈恋爱等等,等等,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当然了,除了那些融资技巧,把产品和公司做好才是最聪明的选择。这里跟大家简单聊聊电影几种常见的融资方式吧。

电影和金融同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这兄弟俩加一块,风险和回报都有了倍增。其实,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为什么全世界只有好莱坞成为了好莱坞,你看看六大背后的老板们,几乎都是犹太人,全世界最懂金融或者说商业,和最懂艺术的,如果按民族来划分的话,那都必是犹太人,而电影恰恰是商业性和艺术性结合的产物。

融资渠道,国内外基本上都差不多,总结如下:上市、贷款、PE、拼盘、众筹。

第一、上市。这个不管是哪个赛道的企业,估计都是上上之选,中国那么多企业,A股的上市公司总共也就三千多家,可见竞争之激烈。但是头部效应也比较明显,你现在能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大片都是由上市公司拍的,像环球、福克斯、迪士尼等,甚至六大以外,像liongate这样的独立电影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包括院线里面的AMC,也是上市公司,2012年被我大万达给收购了。国内,最为代表的是在深交所上市的华谊兄弟。

第二、贷款。版权质押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电影市场上常见的融资形式。中国政府联合金融业如北京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推出版权质押贷款,帮助一些电影公司获得银行贷款。近年来,中国几家大型的民营公司在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担保下,已经开始稳定的获得银行贷款,经典案例有深发为《夜宴》提供为期两年的5000万元贷款、招商银行为《集结号》提供5000万元的贷款、广发为《功夫之王》提供6500万元贷款等。此外,境外银行如德意志银行为华谊未来制作提供2亿美元的打包融资、香港渣打银行为《赤壁》提供达7000万美元的贷款。以上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

第三、PE。

私募现在已经成为电影融资的新型渠道。华谊兄弟就是中国电影产业通过私募创造价值并最终IPO的企业。目前,VC/PE投资中国电影产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影视机构的投资,另一种是对影片的单独投资。中国电影产业比较活跃的PE主要有:IDG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等。眼熟吧,跟别的创业公司整天梦想见到的投资机构一样,都是那几位,头部依然明显。

第四、拼盘。

合作拍摄现在已经比较普及了,对于风险厌恶型的企业,可以降低制片方的投资金额与分散投资风险,如《赤壁》、《梅兰芳》等都是多方投资的影片。不过,业内企业合作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但是引入行业外部企业,由于专业的有限性及市场成熟度不足,资本市场的风险性还是比较大的,土豪洗钱,不算。

第五、其他

其他里面包括咱前面提到的预售、众筹,包括一些行业基金,有政府的,也有行业协会之类发起的基金,都可以是资金的来源。

聊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越是剥离具体业务看,电影和任何一个行业,从商业路径上来讲,几乎没有区别,只要内容够好,一些低成本电影,也是有可能逆袭、创业成功的,像极了今天的创业圈,英雄不问出处。典型的就是前几年《疯狂的石头》,从当年的一句“班尼路,牌子”,到后来的影帝,不管是主演黄渤,还是导演宁浩,都已经成功的走了出来,创业成功。这样的故事在电影圈和创业圈每天都在上演着,每天都有惊喜,每天都有惊吓,创业不是营生,是创业者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电影也不是营生,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纪录人生的一种坐标。

创业、电影,都很美好。

PS写了这么多,还有一点,其实特别想跟大家说一下。这笔闲篇看着是瞎扯淡,想哪儿说哪儿,其实真不是,动笔之前在电影院里,边看《唐人街探案2》边拿电脑画的思维导图草稿,我附在文后,我不想装逼,假装才华满溢,动笔成章。写作和做事情、创业都是一样的,谋而后动比什么都重要,只有特别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有有了框架,去发挥细节,才不会离题万里、不着边际。我一直说,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上的偷懒,这可能才是一个创业公司CEO真正该满脑子想的事儿吧,共勉!

新年,加油!

责任编辑: 3858NCY-BD

责任编辑: 3858NC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