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孙建博:“林业英雄”心中的绿水青山梦

资讯 Tom    2018-05-07 16:56

 

孙建博:“林业英雄”心中的绿水青山梦

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原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决定,授予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同志“林业英雄”称号,号召全国林业战线干部职工向他学习。至此,孙建博成为继马永顺、余锦柱之后中国第三位“林业英雄”。

怎样的人物能被称为“英雄”?文件里这样描述——他大胆改革,勇于开拓,发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原山林场千余名职工,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使原山林场从负债累累的“要饭林场”发展成为森林覆盖率达到94.4%、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集生态林业、森林旅游、文化产业等多产业并举的新型林场,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完美统一……

成绩斐然不假,但真正了解了简单文字背后那一个个动人故事,才会真正懂得这沉甸甸的“英雄”二字当之无愧——

孙建博:“林业英雄”心中的绿水青山梦

临危受命:捡起负债4000万元的烂摊子

在人生的最初,命运向孙建博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3岁时,因一次发烧打针被医生错打在神经上,孙建博失去了原本健康的双腿。几十年的恢复治疗最终让他拄着拐杖又能站起来了,但右腿终究丧失了行走功能。

对正常人而言简单的一步,于他则得分解成好多个步骤——用左手支着拐杖,将重心全放在左脚上,再用右手提着裤腿将整条右腿拖到前面来……为了保持平衡,每行走一步,他的身体得随着重心大幅度地左右摇摆……

然而,就是凭借着这样的身体,他硬是拄着一支拐杖在20余年间走遍了4.4万亩林场的沟沟坎坎,把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落魄时欠下4000余万债务的小林场建成了全国林业系统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这期间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必须要回溯一下林场的过去———

1957年建场的原山林场有着令人钦佩的历史:初建时当地山石裸露,森林覆盖率不足2%;为了让荒山披上绿装,几十年来林场人在石灰质岩层上凿坑种树,从悬崖上取水滴灌,让一座座荒山变了颜色,使林场成为鲁中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道生态屏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对国有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原山林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始发展多种经营,兴建了陶瓷厂、奶牛厂、包装印刷厂等一系列副业。

但由于国家金融政策变化、管理不善等多种原因,林场副业经营的并不成功。到1996年底,林场累计负债4009万元,单位职工已经13个月发不出工资,有的职工甚至靠卖血供孩子上学。

怎么解决林场职工的“吃饭”问题?市里的相关负责人想到了孙建博。

孙建博当时承包着林场的陶瓷经营部,由于颇有经营头脑加上勤奋努力,几年里他和几位伙伴把一个烂摊子经营成了省内外颇有名气的陶瓷销售公司,在林场各项副业中可谓一枝独秀。

在林场生死存亡之际,怀着为国家做事、为职工解困的情怀,1996年12月31日,孙建博临危受命,担任起国有淄博市原山林场场长。

然而,迎接他的没有鲜花和掌声,除了负债累累的烂摊子,还有从干部到职工消极悲观的情绪:正常人都管理不好,你一个残疾人来林场能干啥?

“说不怵头那是假的。但只能咬起牙根,硬着头皮向前冲。”于是便有了他在任职后第一次职工会议上的誓言:“我孙建博从今以后豁上这条命和大家伙一块干了。为了咱原山人过上好日子,就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我也情愿!”

20多年过去了,孙建博始终践行着他自己的承诺,没日没夜地扑在工作上。“20多年来,我超过2天不问工作的时候只有3次,而每次都是在病床上迫不得已。”

最初接手林场的那段时间,孙建博经常失眠,他总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原山的发展跟上时代?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彻底的改革。

为此,孙建博与林场班子一起顶着内外部压力,对下属6家亏损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同时又多方筹资建起了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的纸箱厂、工具厂、酒厂、苗圃等。

事实证明了这些决策的正确性———几年下来,林场的副业项目发展到了十几个,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为职工补发了工资,退还了集资,报销了医药费。

岌岌可危的林场终于稳定了下来。

保护森林:不惜坟前一跪

靠副业让林场职工“有饭吃”的同时,孙建博始终谨记“保护好森林资源”才是林场的立场之本、发展之本、生存之本。他向场内职工反复强调:“生态才是我们的靠山,没有它,原山就没有生命。”

孙建博发现,由于经济条件差,森林火灾和侵占林地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大锅饭”思想影响下,新植林木成活率不到30%,面临着“年年栽树不见林”的窘境。

为解决这个问题,孙建博提出要创新造林机制,场部机关实行“三天办公、三天从事造林绿化、一天休息”的“三三一”工作制;他把宜林地分段编号,要求每人承包一块,拿出工资的20%作为抵押金,只有秋后验收成活率达到85%以上才补发工资并兑现年底奖金。

实行这些办法后,造林质量大幅提高,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树栽上了,还需防火。

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原山与67个村庄比邻,林区内散落着2000多座坟头。因上坟烧纸等原因,过去林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起森林火警。

为更好地保护生态资源,在孙建博的倡议下,原山在全省成立了第一支专业扑火队;在林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专项投入建成了防火物资储备库、瞭望台,给扑火队配备了一系列设备,并成立了省内第一支防火专用摩托车队;同时建起护林防火微波图像监控通讯指挥系统,实现了森林防火报警系统的现代化。

治标的同时关键得治本:要想真正减少火灾隐患,统一管理坟头是必须采取的措施。让周边群众迁坟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山东这个饱受传统文化熏染之地,祖坟无比神圣。虽然有许多政策支持,但迁坟的难度可想而知。甚至有人挥着菜刀,叫骂着要砍掉孙建博的另一条腿。

面对威胁,孙建博并不退缩。他站在队伍最前面,向阻挡迁坟的村民说:“我们就算牺牲了也是烈士,正义一定压倒邪恶!”

在凛然的正气面前,村民拿刀的手再也举不起来了。

坟迁成了。但在新坟落成那天,孙建博又一次出现在墓地。

孙建博蹒跚地走到墓碑前,费力地跪倒在石板上,真诚地向着村民的先人叩拜。身后,那些曾经阻挡他迁坟的村民不禁湿了眼眶。

就这样,林区内散落的2000多座坟头统一迁入了长青林公墓,一座座整齐的墓碑在松柏下掩映中更显庄严肃穆。

除了依靠道德的感召,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更是原山守护森林的“利器”。

在实际工作中,孙建博深刻体会到环保领域的违法行为往往具有游击战、捉迷藏等特点,搜集证据难度大、鉴定程序复杂。在他的呼吁下,山东省首家生态环境检察室落户原山林场。

该室成立后带来了明显变化:通过检察室的警示教育、防火宣传、告诫约谈,外来游客和本地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不断增强;周边村集体侵占国有林地、林木的现象基本绝迹;还促使护林人员坚守岗位、谨记职责。

经过博山区生态环境检察室的成功实践,2016年,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建议,呼吁在全国基层推广生态功能检察室,并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响应。

这些事情正是孙建博和原山人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的缩影。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原山林场森林资源规模不断壮大,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82.39%,增加到94.4%。活立木蓄积量19.7万立方米,林区内连续20年实现零火警。由博山区政府交给原山管理的1万亩荒山也已经变成了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绿色资源宝库。短短20年时间,相当于又造了一个新原山。

解放思想:站在市场建林场

原山越来越美,职工有了饭吃,正当林场职工对这位残疾场长收起怀疑态度时,他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发展森林旅游。

1997年,休闲旅游还未兴起。“森林旅游”是个啥东西,不仅整日与树木打交道的林业人不知道,就连很多学者也弄不明白。

“咱林场刚稳定下来,哪有资金上项目?”“林场最不缺地,最缺流动资金,怎么还要用宝贵的资金去整合土地?”这一次,就连一贯支持孙建博的一帮老同志也站出来坚决反对。

为解开职工的思想包袱,孙建博就带着大家到外地考察。“原来一个小景点能收入那么多钱!”“原来一座山能作这么多文章!”……一路走来,职工们大开眼界。

孙建博也在不停地向他们解释:“我们既要绿又要富,就是要不等不靠闯出一条新路。这不能仅靠副业,最终还是要走‘以林养林’的路子,将宝贵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财富。”

大伙儿终于明白了孙建博的苦心。

说干就干。寒冬腊月,孙建博和林场职工一起在工地上搬石头、和水泥、砌石堰……1999年6月1日,山东省第一个森林乐园开业。当年,景区就赶上了全国第一个十一旅游黄金周,原山生态旅游一炮打响。

随后,原山林场紧扣“森林生态”这个主题,又相继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山体滑草场……原山一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森林文化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山东省生态文化创作基地等,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2016年,原山走上了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道路。在孙建博的倡议下,原山联合淄博市10家A级景区,并与省内50家重点旅行社签约,向省内17个城市的游客赠送总价值超过6000万元的旅游一卡通、门票等,一举打破传统门票经济的藩篱,将陶瓷、琉璃、生态农业、红色文化等淄博独有的旅游文化元素有机地串联起来。

同时,孙建博还带领原山人在林场内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改建、扩建,在荒地上建成了原山大会堂、快捷酒店、学员公寓等,实现了从经营景点到经营品牌的跨越,完成了旅游服务业收入“六三一”———即60%餐饮住宿、30%旅游产品,10%旅游门票的转变。

不仅如此,发展林业产业也成为原山林场优化林场产业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向。在全省国有林场中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绿化公司。2015年,该公司获得“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每年承接工程上亿元。

为提升林业产业技术水平,林场还与各大院校和林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中国北方花卉苗木研发中心,打造出淄博林业科技示范园,并建设了集科研、展览、培育苗木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智能温室。

“原山的出路就在于深化改革。”如今,原山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的同时,已逐渐形成了绿化产业、森林旅游、餐饮服务业、旅游地产业、文化产业等5大产业齐头并进、互为依存、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不仅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更不断反哺着森林资源的保护———助力完善现代化林区基础设施,保障护林员几十年如一日,安心守护在最偏远的林区……

不忘初心:建起第一座务林人艰苦奋斗纪念馆

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来原山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除了到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如月湖湿地公园游玩,有两个地方也成了游客的首选之地——原山艰苦奋斗纪念馆和党性体检馆。

艰苦奋斗纪念馆是全国第一家以弘扬务林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为主题的纪念馆,里面主要介绍了原山林场从1957年建厂以来一代代原山人艰苦奋斗的岁月和历程。

来自青岛的张女士走出场馆时不禁擦了下湿润的眼窝。“真没想到,如此漂亮的林场背后竟然有着这样的故事……回去以后,我要向单位和朋友们推荐,大家都该来这里感受下心灵的洗礼……”

说起建立这个馆的初衷,其实是想提醒林场人“勿忘初心”。

2004年左右,原山林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不小进步。有部分职工不禁反映:“差不多了、歇一歇吧。”孙建博有些焦急: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发展成果尚未稳固,前进的空间还那么大,怎能就这样懈怠?

于是,自2004年8月起,林场组织开展了“二次创业”,并先后实施了4个二次创业“三年计划”。同时,孙建博认为应建立起一座艰苦奋斗纪念馆,作为教育本场职工,传承务林人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的重要场所。

2010年,在一个小四合院中,艰苦奋斗纪念馆被初步建立了起来。没想到,这个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6年,在省市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经过重新组织打造而成的纪念馆正式落成,成为了一座面向全国党员干部的教育基地、全社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阵地。短短2年间,参观者超过百万人次。

“过去是用旅游带动纪念馆的参观;如今专程来参观馆的人多了,反而带动了旅游。”对这样的结果孙建博有些惊喜,“这也是对我们务林人精神的认可。”

党性体检馆也是原山林场的一大特色。在馆内,党员可通过跟唱国际歌、党性知识学习、观看党性教育专题片、对照自检、重温入党誓词等环节,进行一番严格而深刻的党性“体检”。

在孙建博看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原山林场最大的特点。通过建章立制、严格管理,20余年来,原山林场形成了“有困难找支部,怎么干看党员”的良好氛围;孙建博颇为自豪:“在原山林场,我们的党员始终在基层、在工地、在一线……”

共享发展:“一家人”同步奔小康

由于历史原因,林场职工是由5个事业单位整合而成的;再加上施行着“事业—企业”一场两制制度,凝聚人心成为摆在孙建博面前的难题。

为此,孙建博提出“一家人”的理念———“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为国家做贡献。”

怎么一起?就是在原山并没有身份的差别,只有分工的不同。相同级别的职工享受着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工资稳增、分配住房、及时解决子女上学和就业问题……

为更好地促进团结,替职工排忧解难,孙建博还在林场开展了“双联”工作——场领导联系8至10名职工代表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每名职工代表和中层再联系3至9名普通职工,这样职工在工作、生活上有了任何诉求,都可以直接找到自己的联系人反映情况。

提起这项政策带来的福利,张敏不禁红了眼眶。

张敏本是颜山宾馆的服务人员。2011年,濒临倒闭的宾馆被整合到林场,她也成为林场的一分子。还没工作几个月,家里突然乱了套:在其他单位工作的丈夫下岗了;公公被查出得了癌症;儿子因为学着美术特长,需要很高的费用……经济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在“双联”工作走访时,联系人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汇报了上去。

“林场解决了我丈夫的工作,后来还分了房;我们两口子加起来,一个月到手有万元左右的收入……真得感谢林场,感谢孙书记……”

无独有偶。56岁的杨玉坤多年前被高压电打成残疾,身上多处烧伤,双腿不能正常行走,有一只手指也畸形着。2008年招工时,孙建博把他留了下来,派他看守长青林公墓的大门。

为了让杨玉坤有个谋生的手段,孙建博多次劝说,让他学习刻墓碑。

几年下来,杨玉坤的手艺能和专业的媲美,一人身兼三职:长青林维护、夜班看护和刻碑,让林场职工刮目相看。

通过孙建博多方协调,杨玉坤从临时工转成了正式职工,工资提高了,还分了房子。就在去年,50多岁的杨玉坤找到了老伴,人生迎来了新的开始……

像这样的残疾职工,原山林场有50多个。

“不要瞧不起残疾人。”孙建博说,“腿有问题的咱叫他坐着干,手有问题的咱叫他走着干,有一技之长的发挥他的一技之长,他们能在各个岗位上都发挥得非常好。”

如今,像杨玉坤一样,原山林场的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生活:职工年均收入增长了10倍以上,还在以每年10%以上的幅度递增;人人都有了房子,多数人还不止一套;私家车拥有数超过50%……

“过去城里人都瞧不起我们林场工人,如今听到谁在林场工作,都是满眼羡慕。”原山林场计财科科长刘持刚是原山林场从“要饭林场”到年收入过亿元的直接见证者。“这必须得感谢孙书记的决策和带领。”

近日获得了“林业英雄”的称号,面对来自各界的赞誉,孙建博并没有特别的兴奋:“这其实是给我们全部林业人的赞誉,更是对我的鞭策。”孙建博说,“原山的改革永远在路上。但不管怎么改,原山人创新、发展、实干、奉献的精神不能变;越改森林保护越到位,越改产业发展越好,越改职工生活越幸福……”

责任编辑: 3858NCY-BD

责任编辑: 3858NC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