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牡丹电子:老厂区变身创新产业园

资讯 北京商报网 2018-06-13 19:09

 

牡丹电子:老厂区变身创新产业园

 

牡丹电子:老厂区变身创新产业园

在不少老北京人的记忆里,牡丹牌电视一度是北京城“三大件之首”,家里如果能摆上一台牡丹牌的彩电,着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回忆中的牡丹电视已几乎无法在北京的家电市场中找寻到踪迹,但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这一北京老牌制造业国企,却经过转型告别了传统制造业,觅得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首都国企开放日”采访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昔日的牡丹厂区已经转身为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近年来,牡丹集团还提出建设社区式智慧园区,提出“移动互联+云服务”的解决方案,通过建设平台,实现园区多生态系统,在园区及周边3-5公里内建成集成文化与功能,适宜生产、生活、工作、社交的泛社区。

记忆中的牡丹电视

“北京城著名的街区——牡丹园,就是因牡丹品牌而得名。” 牡丹集团董事长王家彬说。

据悉,牡丹集团的前身为北京电视机厂,成立于1973年,是一家有着多年彩色电视机研发与制造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曾在全国率先引入国外先进的彩电生产线即日本松下生产线,在全国电视机市场的占有率一度达到50%以上。牡丹牌电视一度是北京城“三大件”之首,也是北京电子工业的产业象征,创造了家喻户晓的“牡丹”电视品牌。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1974年,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发的牡丹牌黑白电视机诞生。之后牡丹集团的前身北京电视机厂不断发展、对标国际,在1985年,牡丹14英寸彩电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认定,成为世界信任的产品,被誉为来自中国的“北京之花”。1990年,在北京电视机厂与北京电子显示设备厂合并的基础上进行改制,正式成立了牡丹集团。

自1973年成立至今,牡丹集团已经走过了45个年头。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牡丹集团曾经拥有过可喜的成绩,但也曾承受过历经坎坷的阵痛。牡丹集团走过了工业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也经受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印证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被动到主动的两次转型

然而正如改革开放前进的道路一样,牡丹集团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转折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业内专家表示,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下,彩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面对行业内部价格战和传统CRT彩电向平板电视转型的产业升级中,牡丹集团未能把握良机,牡丹集团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规模持续缩小,利润下滑。到本世纪初,牡丹电视机基本停止生产,直至最后不得不退出电视机生产制造领域,将数万平方米的生产厂区腾空出租。正如王家彬所言,“那是一段在牡丹人记忆里最艰难的历程”。

“十一五”中后期,面对挫折,牡丹集团开始了第一次重大战略转型。此时的牡丹集团将核心业务集中于科技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沿着科研开发、产业孵化和平台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方向,打造数字电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同时牡丹集团开始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项目。

在一系列战略转型下,直至2008年,牡丹集团正式告别传统制造业,走上一条以实验经济为主导的新兴发展模式,转型成为信息科技服务提供商和科技园区、科技孵化业务运营商。

而牡丹的第二次战略转型,也就是当下的转型,是以科技和信息服务业为依托发展平台服务业,构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型科技园区,全面拥抱互联经济时代。目前主要围绕IMS平台进行。

“如果说牡丹集团的第一次转型是被动适应性的,那么第二次转型,也就是当下的这次转型,则是顺其自然,是科技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王家彬表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事实上,包括牡丹集团在内的一些老国企在最初的转型中很多都是被动的。而最后的转型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扶植盈亏、帮助金融融资等措施,但最重要的还是国企在被动转型中开始积极吸取教训,进行战略调整,融入市场竞争的大潮中。

市场新定位

今年4月初,在牡丹集团面向“十三五”中后期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牡丹集团明确了未来转型升级的新战略,就是适应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重点围绕科技和信息服务业,继续推进牡丹集团多中心、分散式、集团化的转型发展策略。

同时,牡丹集团将继续推进创业孵化业务体系的建设,重点发展智慧孵化服务和产品。此外,牡丹集团将打造“技术+平台+生态”发展模式,以智慧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服务(IMS)和产品。

因此,牡丹集团现在的产业定位是,实施“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计划,以文化科技融合和无边界产业融合为主要方向,以C-net超硅巷模式发展智慧型科技服务业,以“AI+大数据”为依托的“软件定义一切”模式发展智慧型信息服务业。

在陈及看来,目前国企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而转型的关键就在于体制的改革,部分老国企陈旧的体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老国企若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体制上的转型升级,引入市场竞争,以市场做主导。从具体来说,例如老国企在人才储备上明显不足,必须大量引入人才。

“事实上,很多国企在目前的转型之中并不成功,很多国企的体制病依旧非常重,同时,没有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多有名的老国企现在都已经没落。”陈及直言。

陈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国企转型并不是容易的,即使转型也要在原有领域、原有基础之上,进行结构调整、转型要素,引进人才,立足于本身的产业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的平台定位,实行市场竞争机制。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研究员李锦也表示,目前老国企在未来发展中要注重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靠大量的投资产业。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实习记者 孙颖妮/文 贾丛丛/制表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