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我们的甲方是大师”——角马禅意美学设计分享

资讯 TOM    2018-08-15 13:58

"禅意美学“、”禅风建筑“最近被广泛用于文旅度假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上,而真正的纯佛系使用者——禅修人士如何看待对”禅”这一不可言传的设计表达.

角马设计“七月”分享

从禅意小镇设计一路走来,角马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禅寺规划、禅修中心设计等项目。抛开高深宗教理论不谈,直接与设计服务对象(专业修佛学禅人士)深度沟通,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有利于静心修行、精神觉醒的场所。这种项目不用于商业目的,无确切项目节点、无上位规划信息、无具体设计任务书,选址大都在自然山水之间,业主方即是最终使用方,项目前期推进方向迷雾重重,设计条件大有佛家“随缘”之感!参与一系列禅建筑项目设计以来,精神内外的感悟颇多,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我们的甲方:佛系大师

用脚步丈量场地,

酷暑的八月。树林间、磐石上、溪涧畔

每一处天然的禅坐地,席地入定。

关于设计任务书

没有常规项目前期的任务书,但有众多使用者直接描绘出自己的未来将在这个建筑内外发生的行为、感悟的意境。强调为人而设计创造的使用空间,而非为神佛菩萨造的庙堂。

关于项目沟通

项目对接沟通只有“师兄”,没有工程部某总也没有设计部某工,他们可能清晨六七点就传来了反馈信息,因为他们已经早起结束了早课自修。

关于方案汇报

在古寺一隅的小院,树影婆娑间阳光看得真真切切,一般先晒晒太阳喝喝茶再开始,一般在“感恩”、赞叹与掌声中结束。

小编补充知识点:

济群法师:国内从事佛学研究及教学、弘法的知名大法师。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欢迎搜索关注大师“济群法师”微博及微信公众号)

菩提书院:全称苏州西园菩提书院,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注册的佛学社团,由济群法师担任导师。

师兄:书院的在家居士都互称师兄,无论男女老少。

佛:梵语“佛陀”,醒悟了的人。

禅:梵语“禅那”,心处于极专注所缘的状态,思维修或精虑。

佛系生活日常

早课中随鼓声木鱼先礼佛后开始诵经,

早课毕,众师兄列队出大殿往斋堂,

斋堂门口有僧人执杖引导,另有人敲罄提示,

斋堂中也各人端坐念诵,有执事者逐个分发斋饭,

碗置桌边师兄自行加饭菜,收至跟前示意满足……

禅意建筑美学研探

“我们的甲方是大师”——角马禅意美学设计分享

设计的最初,业主方并没有明确的任务书和设计要求,但菩提书院导师济群法师开示了十二字箴言“无我/无相/无限/出世/寂静/超然”。

面对这样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系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就是最高要求,是更形而上的要求,这也就在一开始决定了本案的设计探索之路——禅意美学意境的建筑化表达。

佛祖在野外菩提树下睹星空而悟道,这便是禅定空间的原型。禅定是一种让心达到内外绝对寂静的思维状态,是一种情绪归零状态的状态。

我们探索中用了五个策略来落实建筑设计及深化

策略一 谦逊克制

完善的禅修场所是建筑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和谐场域之整体。选择的是低调克制的、和谐拙朴之美,但印象上却依然是“房屋”;弱化的是视觉冲击自成焦点的设计感表达,保留的是“不隐形不仿生”的存在感。

“我们的甲方是大师”——角马禅意美学设计分享
“我们的甲方是大师”——角马禅意美学设计分享

在建筑的整体色调上它不以自我彰显为目的,色彩低调柔和,融化在自然之中。在建筑的形态上降低它的人工感,几何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总而言之,建筑的存在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与众多专业禅修人士走访多种禅意表达形式的实例,以及尝试坐禅冥想体验过程后的深度探讨,过于华丽过过于留白的建筑或许是美和震撼的,但都会形成精神上的干扰,则不是最利于初学者入禅的状态。

适当克制设计本身的表达欲望,看不出设计感的设计才是最高境界。而强调简洁设计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单放在自然环境中看,往往形成对比反差,人工设计感成为视觉焦点,自然物反成烘托的“配景”,禅修体验过程中视觉冲击力不重要, 处理不好反而会成为“突兀”的干扰因素。

现代主义的简约留白往往与自然环境形成强烈反差

用“消失隐形”的手法或者“仿生拟物”的手法让建筑“低调”,审美上是有趣的,增加了情绪上的好奇感与探索的兴奋,然而这在入禅时会产生“迷惑”:“入口在哪?这是房子吗?我能进去吗?”这些情绪会破坏禅修行脚过程中的“自然而然”。禅首先要营造的是宁静,是要去除外物杂念。

一些低调却产生“迷惑”的建筑

让我们在看多了模仿多了现代主义大师和网红建筑的当下,适时回到在一个普通低调,与环境与传统都有一定关联,用通俗易懂的建筑专用语言与尺度,不刻意炫技设计感的界限里寻找最拙朴的和谐自然美。

策略二 接纳流逝

“本身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应是“积极的迎接”尘埃、风化、水渍、褪色等流逝的时光在建筑上刻下的“雕饰”。

深化过程中不断推敲建材选择与构造细节,在色调质感上用原石、原木等与环境元素和谐对话,并且力求达到不惧时间与环境对外观带来的老化影响,经过自然界中的阳光、风、水的洗礼,这些材料会随着时间或褪色、或风化;再如局部入口的木柱选取了粗加工的拙朴状态,刻意露出木纹、枝结以及自然有机的天然曲线,而不再担心老化作用导致“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担忧。

这些具有抵抗时间属性的材料更能契合禅意的哲学,把“记录时光的痕迹”作为建筑的语言,向外“诉说”时间的流动与凝固。

“我们的甲方是大师”——角马禅意美学设计分享

在随后的方案深化的过程中,我们对每一个重要空间节点的场景都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对材料的色彩、质感的选择,材料构造方式的质朴呈现。以期在每一处细节设计之中体现独特的禅意美学。

策略三 真诚纯粹

最美的禅意是近乎执着的完美追求与精神洁癖,不同于外在的粉饰妆扮,这是涉及到内外一致的纯粹,结构外投的真实,甚至气味、声响、温度的无杂质。

展示事物本真之美,也是禅的本意。最终在方案落实深化时结构方式选择了更为环保的现代木结构,建筑得以更为轻盈的呈现。而且重要空间的屋顶直接采用重型木结构,直接呈现木结构屋面本身的结构之美。同时用更轻盈的形式解决了采光、保暖、隔声、设备等基本技术要求。

策略四 阴翳宁静

禅修对光线的克制有着与“远离喧嚣”同等苛刻的诉求,光线也有情绪。坐禅画面各有千秋,都是在一个适度的光线环境中展开,禅的意境不言而喻。过多的阳光也会产生“喧嚣”的燥动,太黑则导致阴暗恐惧,这些都不利于打坐者进入“禅定”状态。

在环境植物密度、建筑立面的亮度、室内空间的透光上,都力求控制到“阴翳”,既不刺眼、又不阴暗,且本身在饱和度和对比度上都用“柔和”、“暧昧”的关系表达美学,而尽量避免锐利、明快。同时受光的实体表面也用有机的肌理、哑光的质感,而避免规律的纯几何形与光滑面。(另一个原因是光影会让它们的不规则、不精细、不洁净暴露出来从而转变为修行初学者的强迫思维与“杂念”)

策略五 场域萌生

读取现场原生的“禅意”所在,让禅意建筑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与现场保留石头“对话”。

在概念设计之初,便是对场地元素的挖掘和回应。它是静心茶院三面围合之中的那块比人都高的大石头,是清水山房前碧蓝的水涧,也是天成山上阿兰若的那面石壁。

“我们的甲方是大师”——角马禅意美学设计分享

北侧的大石头成为建筑布局关键,建筑三面围合之

借自然之山石,作为阿兰若的一侧墙壁

“禅意之美”,在于它的返璞归真、简洁宁静,

自然、素简、闲寂、幽静的空间意象,

给人以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之感,

带人最贴近自然的心理感受.

更多禅意作品会在之后推出,请大家尽情期待!

 

责任编辑: 3965LC-BD

责任编辑: 3965LC-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