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探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向,由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广州市建设监理行业协会、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广州建筑行业发展论坛暨2018年广州建设工程材料博览会”,于2018年9月13-15日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盛邀了政府主管部门、建筑行业协会有关领导、行业专家学者、相关企业核心骨干成员、著名经济学家陈湛匀教授等数千人出席了活动。本次活动以“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为主题,倾力为广州建筑行业和企业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建筑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装饰等企业与产业链各类建材供应企业的资源对接。
应邀出席的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为与会人员讲解了中国建筑业新风口的三要素。陈教授认为:
第一个风口是:建筑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指运用互联网,把碎片、分散、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将闲置资源和非闲置资源进行多企业间共享,打破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边界,并联合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利益共赢,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共享业态,大融合、大共享和大共赢。
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建筑行业也已开启“互联网+”新征程,而建筑行业多年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也给共享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已经纷纷引入共享经济模式,让建造产业的下游企业整合一起运用互联网平台合作,减少中间环节、流程及工期,能帮助建筑企业节省成本。并可有效配置建筑市场生产要素资源,分享经济作为建筑下一个风口,给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个风口是:建筑产业科技
目前,建筑行业在大数据、云计算、BIM、VR以及AI等新技术的融合下,逐渐向数字化、虚拟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建筑模式也在不断向精细、安全、节能的智慧化方式转变。作为建筑行业的第一线——施工现场的智慧化模式: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智慧工地是“互联网+”理念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石。其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行劳务实名制管理
通过实名制管理,有利于企业在考勤过程中录入脸谱、指纹打卡等信息,帮助用工企业发放劳资薪酬,减少更多争端。也有利于对劳务队伍实行管控,有依据地防范和遏制违法分包、恶意拖欠劳务工工资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一改管理混乱的旧环境。
此外,实名制不仅可以保障工人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和工程质量。经过实名信息的认证,合格的建筑工人便获得身份上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形成一种隐形的竞争,激励工人不断提高个人的技能,提升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不同工种的科学分工和合理配置,更加高效地调动不同的建筑工人,高质量的完成建筑工程。
2、解决施工安全问题
由于大部分的建筑工人都是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有限,安全意识缺乏,很容易在施工时因违规操作造成人身伤害和工程损失。施工现场因其具有大量重机械设备而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因此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智慧工地系统采用多种纬度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全天实时监控由建筑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对特种设备的运转、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等进行监控及预警,智慧工地的智能管理设备及系统将有效解决安全问题,极大程度提高了工地事故的应对能力。
3、履行节能绿色理念
建筑工地的飞尘、噪音、施工垃圾等一直是制约文明城市的主要污染源,由于过多的沙石,水泥材料,使工地附近的空气质量非常的差,为市民带来很多不便。冲洗水泥车会使工地附近的路面非常泥泞,水分蒸发后,又会使路面凹凸不平。智慧工地环境管理系统可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噪音、湿度、温度、废水、废物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调节,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绿色施工。
4、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而言,BIM技术可以实现多维度的可视化观测,模拟、设计二维空间的实物构造,避免设计上的缺陷和遗漏,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返工周期;VR技术可以将虚拟变为现实,给工地管理、施工人员很好直观的感觉,也可以通过BIM+VR管理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并及时掌控工程施工情况,让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工程分工和监督整改得到合理调控,从而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协同工作能力。
第三个风口是:金融服务创新
建筑行业体量大,有大量的资金需求,但是因为建筑领域长期、复杂的行业背景,建筑资金周转率低,资金使用效率低,且资金获取途径有限。通常较为传统的金融服务是银行贷款、政策性贷款、融资租赁等。在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供应链金融兴起的背景下,建筑行业的金融服务创新呼之欲出,如何利用数据资产、产业资源,对资金的获取和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助力建筑工程的实施,创新产融合作,是企业亟待考虑的问题。金融创新服务有如下几种:
1、保险服务:解决工人保险,项目保险的问题。
2、贷款服务:为进驻的企业提供项目贷款服务,解决有项目没资金运作的问题。
3、支付服务:跟国有银行合作开发专用的支付系统,进一步推动业务成交率。
4、业务撮合服务:为进驻的企业提供大量精准的交易机会,告别过去不断跑工地拉业务的苦况。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苏成,在会上发表了《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此外,广东中建普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红仙就大数据应用,发表了《大数据在施工企业的应用》的主题演讲。
电影界2022-05-25 20:1905-25 20:19
电影界2022-05-25 20:1505-25 20:15
电影界2022-05-25 20:1505-25 20:15
电影界2022-05-25 19:5705-25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