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多元服务推动数字音乐消费 数字音乐产业前景看好

资讯 TOM    2019-05-29 16:29

曾几何时,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由于盗版横行、商业模式缺失而一度陷入“死海”,仅1%的正版率更被批判为世界音乐产业的“反面教材”。不过,从2013年开始,在政府政策干预和数字音乐平台的积极响应下,一个以全民版权意识为基础的中国音乐市场开始重建——据国际唱片业协会的《2018年音乐产业报告》,2017年我国的音乐正版率已经达到96%,与之而来的是各方从版权意识到消费意识的进一步觉醒。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音乐的价值、并主动为音乐内容付费,数字音乐消费模式也迎来了积极变革。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佟雪娜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G、5G技术的发展,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得以对不同格式的数字音乐,提供足够的开放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各种来源的数字音乐,还能够使音乐产品和服务具有差别化特征。同时,技术的改进,赋予终端用户对数字音乐服务更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用户可以仅从单一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音乐交流。广大数字音乐消费者,通过规范的内容消费,得到了更强的技术保障、更好的音乐体验、更多的音乐视频和其他功能。融合型网络市场需求的出现,对数字音乐产业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这,也大大拉开了正版内容与盗版内容的差异化。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盗版与正版的差别主要在于著作权,而不是音质上,尤其是在数字时代,简单的Ctrl+C和Ctrl+V就可以无损复制正版内容,这样的“无差别”,自然会让大多数人在天然的趋利性下优先选择“0成本”的盗版音乐,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盗版内容难以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时至今日,作为主要宣发地的数字音乐平台结合互联网用户的多元需求,让音乐已不止是听,而是成为串联运动、社交、休闲等不同场景的元素,大大提升了音乐的应用价值,也激发了用户对于正版内容的自主消费意愿。

如今,在在线音乐服务方面,各大数字音乐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海量乐库、高品音质、针对听音设备的音效优化等听觉上的“盛宴”,还带来了主题皮肤、弹幕气泡、票务特权、甚至是涵盖吃喝玩乐的多样化生活福利,而这一切,每月仅需10元左右的费用即可获得。这样的成本投入与回报,对于用户来说无疑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根据腾讯音乐近日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已达2840万,比2018年同期增长27.4%。这对于尚处在数字音乐消费模式初级阶段的中国音乐市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大众对于音乐合理消费的认可。

尽管相较Spotify高达40%的付费渗透率,我国的付费渗透率还不到4%,但从数字音乐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用户的付费意愿来看,我国仍拥有着极大的音乐消费潜力。在佟雪娜看来,情感体验、沉浸体验、社交功能,都是音乐特有的魅力和消费潜力。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的数字音乐产品,不但需要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效用,还要引导音乐消费者的需求。建立用户价值管理,并不是强调用户每次消费音乐给数字音乐产业带来的收入,而是强调通过维持与音乐用户的良好关系,用多元化、周到的音乐服务获得最大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保证数字音乐产业的长期发展。

音乐用户的价值是变化的、动态的,区分音乐用户的价值,是数字音乐产业价值链上各主体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用户在多元化、差异化的音乐服务中,满足了日益多元化的精神需求,付费行为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毫无疑问,经历了从完全免费到有付费意识再到付费行动的过程,我国数字音乐产业正成长为一片蓝海,并已经到了一个付费的临界点。如果公平合理的数字音乐版权系统最终确立,通过数字音乐付费与服务营销相结合,数字音乐未来必将带给人类更大的惊喜。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