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资讯 TOM    2019-11-04 17:38

有着“国马”之称的北京马拉松于今日开跑。3万名跑者从天安门广场出发,经过42.195公里的路程,奔向终点奥林匹克广场。

42公里,不仅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说:你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事实上,漫漫人生路,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是赛程上的运动员选手。98岁的李桓英医生和57岁的高凤林工程师选择了相同的理由——坚守信念。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硬核”奶奶的“逆行”人生

如今提起麻风病,离我们生活似乎很遥远。然而在半个世纪前,麻风在我国是深受歧视的“不治之症”,而一切的改变离不开一个“自找苦吃的女人”——李桓英。

1921年8月,李桓英出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9岁就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性病专家。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但在7年任期结束后,李桓英婉拒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也拒绝了优渥的人生,瞒着已经移民美国的父母,“逆行”回到国内。

对于这个选择,她从未后悔,“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1978年,57岁的李恒英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余生都开始了和麻风病的斗争。

“以前人们对麻风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那个邪,就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

在众人“谈麻色变”的时期,李桓英无数次进入那些与世隔绝的麻风村中,她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长时间不松;遇见病人,她总是拍拍肩膀,摸摸鞋里有没有沙粒……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她说,“这样做就是要让病人对她有信心,相信医生能够治好这个病。”

麻风病患者感慨地说:“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

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李桓英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

1989年李桓英去四川西昌,汽车翻越雪山时突然打着滚掉进了十几米深的山沟里,等她苏醒过来,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红鲜血,她的两侧锁骨和3根肋骨骨折,头部外伤缝了7针。

她不是没有在心里叫过苦,只是她始终觉得,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无比坚定地走下去。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为了开发药物,还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到上百万美元防治经费。她大胆创新,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

短短几年,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魔成了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

她的努力,被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评价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2007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在经过50多年的努力后,中国终于终结了麻风病时代。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如今李桓英已经98岁,这个年岁,在许多人看来意味着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赋闲在家,颐养天年。

然而李桓英的98岁,却仍然穿着她的工作服,每周坚持去医院上班。

她一生未婚,将余生都奉献给了麻风病防治,工作直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的到来。

人生的这场马拉松,她仍旧不想停下脚步。

航天火箭的“心外科医生”

让我们再把日历刷新到1999年。那是高凤林第一次“走红”。

那年“五一”,他受邀登上了央视的《实话实说》栏目。

5月3日,他带着女儿去劳动人民文化宫逛书市,卖书的看到他指着喊:“你不就是前两天那个电视嘉宾吗?”人群立马向他涌来,低调的他赶忙带着女儿“落荒而逃”。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这样的状态让他并不舒服。他最舒适的地方是待了近40年的熟悉的车间,他用一把焊枪,对抗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工况,将一枚枚火箭安全地送上太空。

发动机被誉为火箭的“心脏”,高凤林,则是焊接这一心脏的中国第一人。

他先后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项难关,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

2014年,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高凤林同时获得三项金奖,震惊了世界。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走进高凤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便能看到倒扣在人工操作台上的巨大的锥桶状金属物,这便是火箭发动机的喷管。喷管上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

这些比头发丝还细的空心管,通过焊接被“编织”在一起,每个焊点的宽度只有0.16毫米,容不得半点闪失。

高凤林,便是这个在刀尖上的“舞者”。

为了“练功”,高凤林曾经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用筷子练习“送丝”的动作,喝水的时候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他还练就了十分钟不眨眼的绝活儿。

作为一名工程师,高凤林也不是一味的蛮干。查资料,分析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特点,调整操作参数,改进焊接工艺,最终,这项难题被高凤林突破了。而当时,他才只有21岁。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如今,“高凤林”这三个字在业界已经是非凡的代称,在非凡业绩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非凡付出。

高凤林身上有股子劲儿,他常常不顾危险,直面挑战,为此多次负伤。鼻子受伤缝针;头部受伤,三次手术才把异物取出;而胳膊上黄豆大的铁销由于贴近骨头至今无法取出。

因为技艺精湛,高凤林曾经被许多企业许以高薪聘请,但他最终都拒绝了。他像钉子一样,三十多年来专注地做着一件事:

“中国航天的发展,承载着我们国家的民族的梦想。当火箭升空的那一刻,我想到的是我们手里的焊枪,因为我们的火箭产品,大部分是由焊接来完成的。看到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感觉非常自豪、非常幸福。”

守信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正是这种自豪和幸福,引领着高凤林一路前行,用近40年的专注和坚守,创造了别人眼中的许许多多“不可能”,也见证了中国走向航天强国的辉煌历程。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