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围绕建设"音乐城市",坚持"内容为王、科技创新",形成具有首都文化特色和高质量发展态势的音乐产业形态,首届BME北京国际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成功举行。
10月9日至12日期间,大会举办了多场不同主题的论坛,其中包括1场高峰论坛、4场平行论坛以及9场分论坛。多位知名学者、行业代表、高校代表,针对中国音乐如何传承创新、顺应时代潮流、提升音乐文化软实力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激烈碰撞。
2020年10月9日下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指导,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主办,北京国音臻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金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高峰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圆满举办。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京京,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学院副院长俞锫分别代表大会致辞,共同表达了对首届北京国际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高峰论坛及相关论坛活动的美好祝愿,并期待本大会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号召力,继而成为中国音乐产业的风向标。
王部长表示,过去几个月,在后疫情时代这一背景下,举办这样一场音乐大会论坛,全国音乐产业领域学界业界大咖汇集北京,共同为北京音乐城市建设和中国音乐发展共谋创新发展之路,共绘美好蓝图愿景。大会将回顾过去的市场变化、研判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会、就行业重大关切和国内外经典案例做深入研究探讨,并发布中国音乐产业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本次高峰论坛的举办,王部长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聚焦音乐产业时代引领,讨论出行业高度;二是希望聚焦音乐产业发展创新,讨论出行业深度;三是希望聚焦音乐产业广度辐射,讨论出行业广度。
高峰论坛上,BME大会首次发布了《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及《国际文化科技趋势报告》,就当下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痛点和优势,以及如何掌握国际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助力音乐产业的腾飞展开分析汇报。报告指出,中国音乐产业经过数字时代的洗礼,迎合北京地区用户音乐活动消费能力强,对音乐相关城市设施建设期待较高的消费特征,加速音乐城市建设与氛围打造,利用IP效应打通文旅生态链条,开发音乐消费文化地标,同时通过5G与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区块链、3D打印等技术的融合,将创造全新的数字文化生态系统,将成为北京打造音乐城市亮丽名片的关键举措。
高峰论坛邀请来自北京囊括高等院校、地方企业、国际机构驻北京机构、投资领域、制作业等嘉宾,围绕“音乐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主题,共同交流讨论“什么是音乐城市”、“怎样建设音乐城市”,并探讨音乐带动城市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模式。
“音乐+”BME大会平行论坛四出重拳
10月10日,BME大会的4场平行论坛顺利举行,平行论坛分别从“音乐+传承、音乐+科技、音乐+融合、音乐+创作”四个角度,与小柯、董冬冬、刘义军等国内顶尖音乐人、音乐行业精英一同分享音乐行业细分领域的未来高品质发展的规划与畅想。
“音乐+传承”平行论坛: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题平行论坛上,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在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慰藉心灵上具有突出的作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是中华大地上世世代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精神的结晶。而音乐文化作为众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职能,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符号和因素。
与会嘉宾一直认为,传承经典要破除地域性,重视青少年音乐素养的多元化培养。与此同时,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对于音乐作品的内涵把握,要适应贴近当今社会音乐的传播形式和人们的文化落地,把传统音乐里好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加以融合创新,实现破圈发展,让传统音乐能够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音乐+融合”平行论坛:音乐产业多元化的融合与创新
在“音乐产业多元化的融合与创新”平行论坛上, 徐宏莉、刘毅、李罡、汪黎明、蒋涛、程勇等嘉宾就音乐产业如何融合与创新各抒己见。首先,谈融合离不开对大环境的了解,国务院和中央强调“双循环”,即国内的“内循环”和海外的“国际循环”。融合和刺激消费是分不开的,融合首先离不开创新,在产品上,在内容上,在渠道上,在理念上都要做出一些尝试。
其次,“音乐+融合”的根本,是音乐产业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国家始终重视音乐教育板块,在专业院校推广各类音乐产业融合理念及文化科技产品。首先需要打造高品质的师资团队,根据音乐市场人才配置需求,全面培养高等、中等职业人才,以适应不同的音乐市场岗位,充分满足音乐产业金字塔高、中、低端市场需求。
“音乐+科技”平行论坛:5G+8K,音乐产业的变革
5G时代,人们与音乐会更加融合,进而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关系。“干掉音乐平台的可能不是彼此之间的竞争、不是版权的竞争,而是另外一种娱乐形式,一种更打动年轻人的形式。”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作为论坛嘉宾发言道。通过5G、8K等技术的变革,音质能够得到保障,观众也能够真正身临其境。而且,在5G、8K等技术的支持下,云演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意味着,未来的数字音乐传播,不仅仅是基于数字音乐去做传播,更是一种全场景无处不在的传播方式。
“音乐+创作”平行论坛:创作高品质音乐作品的核心要素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作曲家、高级编辑、中国金唱片首设制作人奖获得者邹铁夫说到:“音乐,好听就是硬道理。做音乐一定抓住社会人们的心声,音乐不是胡编乱造,一定要有形象感,去雕琢捕捉人们的生活形象。”
本场平行论坛邀请了小柯、董冬冬、唐朝乐队刘义军等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一线音乐创作者,共同探讨如何创作高质量音乐作品。对于音乐何为“优秀”,小柯分享了自己的自我评价体系,一个优秀作品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就是“真”。 回头去看50、60年代,乔老的《一条大河》、《让我们荡起双桨》等音乐作品,正是因为他们凭借发自内心的热爱,去写每一个字、每一段旋律,所以我们才能听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作品,这些作品无疑是优秀的,既有内容可讲,讲的内容又真,那么这就是一个好作品。
小柯的发言获得了在场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创作音乐的初心,应该是让大家记住。一名优秀的创作者,自身要有素养的储备,内心要有多种音乐源的储备,甚至要对各种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度的音乐文化有一个了解,这对未来音乐创作乃至艺术教学也是一种深刻的启迪。
分论坛合力,共筑产业发展大计
除了上述论坛,本届BME大会的9场分论坛还聚焦音乐版权、非遗音乐、华韵文化、泛娱乐化时代的原创音乐、Z时代的好音乐、后音综时代的创新方法论等9个主题,由音乐企事业单位组织,围绕时下音乐产业发展趋向和问题难点,为行业发展出谋献策,贡献集体智慧。
作为BME大会“1+4+N”论坛模式中的“N”部分,本届大会分论坛以大规模、创新形式、丰富主题,打造覆盖音乐经济全产业链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在当前“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BME大会论坛将与演出、展会、盛典等文化活动双向发力,为文化技术攻关和音乐产品开发提供未来指导作用,为技术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应用提供助力,架起资源整合、协同融合创新的桥梁,为促进背景音乐高质量产业化、推动新动能、新场景、新基建项目落地、加速发挥集聚效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4场专业论坛共吸引行业协会、高校、平台企业、唱片公司、音乐企业、音乐类媒体200余家机构参与,逾千人参与对话。围绕音乐经济全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及其对北京文化经济和国际文化影响力的发展提升进行深度剖析。同时,对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新型文化技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领导者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家商业运作提供解决方案,为专家学者提供学术思考。打造全球音乐经济领域的智慧盛宴,展望世界文化经济的新愿景、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