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研究中,密歇根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家们探索了新材料,在开发新的大容量、小尺寸数据存储技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研究于2月12日发表在《纳米快报》上,标题为“Cr-Doped Ge-Core/Si-Shell Nanowire: An Anti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铬掺杂锗核/硅壳纳米线:一种反铁磁半导体),通讯作者为密歇根理工大学物理系的Ranjit Pati。
研究发现,具有锗核和硅壳的掺铬纳米线可以制作成反铁磁半导体。之前研究证明了利用电流和激光可以操纵反铁磁材料中的单个磁态,在太赫兹频率——比我们当前数据存储设备中使用的频率快得多——下具备自旋动力。
此外,研究揭示了决定反铁磁性的机制。这种机制被称为超交换,它控制着电子的自旋和使它们具有反铁磁性的反平行排列。在纳米线中,锗电子充当着未连接的铬原子之间的中间人、交换者。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