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旅游 | 此心安处是“闽”乡——乡贤之光照亮乡村振兴

资讯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2-01-15 16:42

福建背山面海,丘陵连绵,海岸绵长,“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文化孕育了八闽子女走出大山、走向海洋的拼搏精神。特色鲜明的八闽地域文化,蕴积丰厚的乡贤文化资源。历史上,朱熹、郑成功、林则徐、严复、陈嘉庚、冰心、陈景润等八闽大贤光耀史册。

古往今来,八闽乡贤一直是福建城乡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也成为福建重要文化品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福建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弘扬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在闽南文化重镇,福建晋江的乡贤文化极具代表性,是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独特的时代光芒。

旅游 | 此心安处是“闽”乡——乡贤之光照亮乡村振兴

安平桥倡建者黄护后人致力活化世遗弘扬乡贤文化

2011年12月25日,新晋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上,首届“紫云杯”健身徒步走活动启动现场,一条长长的“黄衣人”队伍格外醒目。

这300多位穿着黄衣的人群,与这座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之间,有着动人的故事。

从安平桥出发,经一小时步行到达的活动终点,正是安平桥建造者黄护故里、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桐林村。距安平桥约3公里,常住人口4250人的桐林村,历史悠久,源于隋唐,南宋建村时,村庄基本成为黄氏一姓村落。

1138年,桐林先祖黄护携同龙山寺高僧祖派共同倡导建造安平桥。其后,黄护之子,兴化县令黄逸秉承父志,续建安平桥,完成安平桥建设工程。61年前,安平桥被列入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黄护父子倡建安平桥的故事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一脉相火与一座千年古桥,乡贤之光穿越古今

如果要在八闽历史上找一位古代乡贤典型,黄护是最佳代言人。乡贤自西汉产生以来,就与国家人才选拔制度密不可分,致仕回乡的士大夫群体成为中国古代乡贤的主要组成部分。黄护引领了闽南崇文厚商、以商养文、以商助教、以文促商的儒商乡贤新模式。

如果要在八闽历史乡贤间,找一位古代版“新乡贤”代表,黄护是最佳代言人之一。

在“士农工商”的中国古代,商人地位低,乡贤文化自东汉产生以来,就与国家人才选拔制度——察举、科举密不可分,致仕回乡的士大夫群体,成为中国古代乡贤的主要部分。黄护以自己的壮举,引领了闽南崇文厚商、以商养文、以商助教、以文促商的儒商乡贤新模式。

黄护从小接受儒学之道,17岁参加科考未中,后经商务贾,出洋东南亚,打拼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海商。事业有成的黄护,归守乡土,建镇、兴学,成为南宋儒商大慈善家。

在桐林村口,一座迷你版的以安平桥为原型建造的“微缩安平桥”,成为了村里最引人关注的网红景观。这座于去年国庆前完工的景观桥长120米,宽2.5米,中间建有一个中亭,从材料到工艺上,完全依照安平桥的原型进行缩影建造,桥头还竖起黄护黄逸父子纪念石雕像。“微缩安平桥”不仅是百姓自发活化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的生动实例,也是当地弘扬乡贤文化的生动写照。

“作为黄护后代,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庆祝申遗,告慰先祖,让乡贤文化穿越古今、继往开来。”桐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明证说。黄护父子事迹在紫云黄氏族人中影响深远,桐林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乡贤,如清末民初的民族企业家黄禹门等。

旅游 | 此心安处是“闽”乡——乡贤之光照亮乡村振兴

晋江市桐林村一隅

打造乡贤文化品牌

紧邻“微缩安平桥”的乡贤文化长亭,是桐林另一处标志性文化景观,图文并茂地集中展示桐林村20多位杰出乡贤主要事迹、成果和贡献。在这些优秀的黄护子孙中,黄禹门的经历与黄护极为相似。

去年10月,桐林村举行村史党史展馆建设启动仪式,借助黄禹门故居打造乡贤文化展馆,村党史、村史馆。黄禹门事迹是受黄护父子倡建安平桥影响,以商养文的另一段乡贤佳话。

黄禹门是清末民初安海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商场纵横驰骋的他,为人急公好义,特别热心地方的公益事业。先后倡办养正两等小学堂(安海养正小学)、安海商立西隅学堂(安海西隅小学)安海曾埭村启明小学、田坑村启惠小学5所学校,培育出大批人才,是当地兴学重教的先驱。

“前有黄护捐建‘鳌头精舍’,后有黄禹门倡办5所学校,我们深信,这和家族美德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乡贤文化的引领下,桐林村还培育了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黄宝礼、澳门乡贤黄良健、全国优秀教师黄宝郊、年愈九十仍坚持为民服务的退休老师黄传芳等一大批现代新乡贤代表。

当前,桐林依托其深厚的乡贤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浓郁地域民俗风情、保护型文化古村落资源,紧锣密鼓推进“黄护故里、宜居桐林”乡村振兴建设。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做好规划、重点整治,修订村规民约,明确主干道两侧建筑装修规范,突出闽南建筑风格,传承村庄历史文化。入村的两条主干道全部硬化,建成党建文化走廊、民俗小凉亭,规划建设传承桐林村历史文化的休闲广场,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

乡贤们与村民们齐心协力扎实建设,桐林村日新月异,桐林村经营性收入从2018年的5万元攀升到2020年138.52万元,是安海镇首个“村财收入百万村”。桐林村还评省级农村宣传思想文化示范村、泉州市“领头雁”、泉州市文明村晋江市首届醉美村居等。

乡贤之光闪耀时代价值

如今在晋江,以商养文、以商助教乡贤模式,蔚然成风,海内外乡贤们纷纷助力家乡文化建设,遍地开花。

旅游 | 此心安处是“闽”乡——乡贤之光照亮乡村振兴

晋江市安海镇溪边村能琴公园

2011年11月21 日,在桐林村不远,安海镇另一个乡村,安海镇坝头村溪边自然村举行了乡村振兴首批成果展示暨能琴公园开放、书藏楼美术馆开馆仪式。4217平方米“双天井”的闽南风格的书藏楼美术馆,19亩风景如画的能琴公园,成为远近村民享受文化生活的公共场所。

能琴公园、书藏楼的背后,是晋江杰出乡贤、慈善家全国政协常委、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兴文重教的美谈。

书藏楼的“前身”,是许健康父亲的老房子,能琴公园以许健康母亲的名字命名,将许氏宗祠、敬老院、庙宇、书屋和书藏楼整合成片,打造成溪边文化客厅。

许健康捐赠1.25亿元支持溪边新农村建设,打造出农耕休闲旅游、宝旺金属、乡村联盟驿站等“造血”项目,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对溪边的情感,源自于父母对家乡深沉的爱,以及一颗感恩的心”许健康说,他最大的心愿,乡亲们共同建设更加文明、富裕、美好的新溪边。

溪边自然村的发展变化,正是闽商乡贤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真实写照,也是乡贤,义利兼顾,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板。

旅游 | 此心安处是“闽”乡——乡贤之光照亮乡村振兴

晋江市安海镇溪边村书藏楼美术馆

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说,许健康先生始终爱国爱乡、心系桑梓,纵横商海不忘造福社会,商行天下又善行天下,积极投身家乡和各地文化教育等新农村建设,充分展现出“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大胸襟大格局,也引领更多晋江乡贤投身晋江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

在晋江市区,晋江文化中心的群众们最喜爱文化生活打卡点。晋江文化中心祖昌音乐厅正由晋江籍旅菲侨领陈祖昌先生捐建,据介绍,他先后捐出5000多万元支持家乡公益,捐建的祖昌体育馆更成为晋江的标志性建筑。当地还以陈祖昌父亲、菲华著名传统诗人陈明玉之名命名,创办陈明玉文学作品奖等。

晋江市素有“戏窝子”之称,直到现在,看戏依然是许多晋江人最喜爱的生活方式。“无日不演戏,无人不看戏。”晋江戏曲的繁盛,离不开晋江市传统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这个基金会,是2018年由晋江乡贤,信义集团李贤义、百宏集团施天佑共捐赠人民币两千万元,用于扶持晋江市传统文化事业发展。

在晋江各个乡村,由乡贤们捐建的各种文化教育场馆设施与文化教育基金等,如雨后春笋。晋江陈埭镇的和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由安踏集团创始人丁和木于2017年捐资6000万元兴建。

“文化是乡村发展和灵魂所在。晋江乡贤热爱家乡,助力家乡文化事业建设,兴建了许多基层文化设施,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向乡村延伸,增加文化惠民覆盖面。”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陈欣欣表示,得益更多乡贤和社会力量参与,晋江将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更上一层楼。

旅游 | 此心安处是“闽”乡——乡贤之光照亮乡村振兴

晋江掌中木偶戏

 

责任编辑: 4161HSS

责任编辑: 4161HSS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