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日本JAIST开发新型β-SiC纳米颗粒基负极材料 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资讯 盖世汽车网    2022-03-01 16:29

盖世汽车讯 锂离子电池(LIB)以其寿命长、储电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等优点,已成为便携式电子、电动汽车和替代能源经济的基石。改良电极材料,是提高 LIB电化学性能最关键可行的方法。目前,电极材料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碳基石墨负极,向过渡金属氧化物、锡和硅基材料等替代材料发展。

图片1.png

(图片来源:JAIST)

硅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程度仅次于氧元素。凭借其电子特性,尤其是高容量,这种富有前景的负极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种材料在运行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很大,从而影响其稳定性、结构完整性和电性能,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颗粒破碎或集流器剥落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硅基材料进入商用锂离子电池行业。

据外媒报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员Ravi Nandan、博士生Noriyuki Takamori、技术专家Koichi Higashimine、高级讲师Rajashekar Badam和Noriyoshi Matsumi教授,从闪锌矿中寻找灵感。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复杂的、无需仪器的、新颖的策略,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制造独特的闪锌矿碳化硅纳米颗粒。

闪锌矿系统中的三维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可在其间隙位置轻松容纳锂离子。当锂离子在主体材料之间穿梭时,这种结构的体积变化很小,从而实现更好的寿命和可逆性。闪锌矿型材料的硅基对应物是β-碳化硅(SiC)。以前有些研究报告过合成β-SiC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的技术,但大都涉及复杂的程序和仪器。

该团队设计了一种两步合成工艺,以制备β-SiC基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第一步是在聚多巴胺基质中形成硅纳米颗粒;第二步是在掺杂氮的碳基质中将其转化为β-SiC纳米颗粒的特殊变体。有趣的是,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转换过程需要的温度更低,可低至600摄氏度。

图片2.png

然后,将所获得的材料用于负极半电池配置,并进行电化学筛选。结果表明,该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流密度、额定容量和良好的可逆锂离子存储兼容性。此外,还表现出高容量保持率,在3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可保持约94%的容量,放电容量保持在1195 mAhg-1。

这种合成材料可成功地用作负极,当与商用LiCoO2正极结合时,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全电池展示了β-SiC在商业LiB系统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这项研究提出的简易制备技术,为众多β-SiC和LiB方面的研究打开了大门。Matsumi教授总结道:“由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化石燃料,全球碳排放量与日俱增。这种β-SiC负极材料的制造方法成本较低,可用于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以推动更清洁、更绿色的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事实上,其应用有望扩展至其他运载工具,如火车、飞机和轮船。”

【以上内容转自“盖世汽车”,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盖世汽车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