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资讯 TOM    2022-03-04 17:36

今天是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之后,雨水渐丰,春天一点一点地来了。

时下好消息不算多,我们的心灵常常觉得荒芜,又为前路的不可知而深感不安,没人知道春天来了之后,形势是否会好转,但总要有所期待,更期待春的到来。

当下满是争执与割裂,到哪里才能摒除喧嚣,于沉寂中发现生机?

或许重返中式美学,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作家布罗茨基曾说,「一个人的美学经验愈丰富,他的趣味愈坚定,他的道德选择就愈准确,他就愈自由。」

春天在完成着它的脚步,那些看似遥远的文化或许恰好能抚平焦躁,填补当下的匮乏。

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节目让人眼前一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01.千年前,一抹山水的绿意

热门评论惊呼,「《只此青绿》拯救了我的眼睛」,在一派喜气洋洋的红色氛围中,这似乎是传统文化向我们施展的一丝绿意,含蓄、温婉而又充满流动的生机。

能够将青绿二色施展得如此曼妙,《只此青绿》很重要的一个支点,是它的「本源」,《千里江山图》。

这个名字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局部》开篇讨论的,就是这幅惊世画作。陈丹青说,「《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史的一场意外,一份孤立的文献……此前此后的山水画长卷,没有一卷拼得过它。」

先从最直观的视觉表现来看,《千里江山图》最摄人心魄的,是色彩——历经千年,部分颜料虽然已经脱落,但山巅的那一抹青绿色,却始终鲜亮。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宋]

 

全图皆以石青与石绿两种颜料设色,几乎每个山头都施以重彩,连水边的沙汀也不例外。古时,这两种颜料极为稀有,只能从罕见的矿石中研磨提取。

传世的水墨画很多,青绿山水极少,而《千里江山图》的着色面积之大、用色之厚、色彩饱和度之高,更是独一无二。无怪乎有学界观点认为,青绿山水始于唐朝,终于在此达到顶峰。

它的诞生带有几分偶然,王希孟本为宫廷画师,在宋徽宗赵佶的亲授下,得以不受限制地尽情涂抹这些珍贵的色彩。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时只有18岁,如陈丹青所言,「少年,是在拿着生命力和感觉做事情。」

「一股子少年的稚气、秀气、灵气、英气」,在画卷中,青绿设色十分大胆,用色也极为鲜明,光线敏锐,写实开阔。作家、艺评人韦羲同样认为,只有少年才能拥有这样迸发的生命力,不过分追求删繁就简,而是不厌其烦、充满好奇地,在一幅画里,用青绿两色来掌握世界丰富的变化。

青即「天青色」,是宋代绘画中常用以表现天空辽阔的颜色,绿则在春天随处可见,意蕴着蓬勃的生命力。

作为一幅长达1191.5厘米的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中,青绿两色被涂抹在起伏的群山、浩淼的江湖之间,画出了日照千山的光辉,甚至还点缀在许多意想不到之处,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甚至在捕鱼、驶船、行路的路人身上,成为点睛之笔。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千里江山图》(细节)

 

王希孟以浓墨勾勒,又用淡墨反复相皴,如此,色彩从墨线中突破了出来,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地晕染,开阔而又具体。设色厚重绮丽,拥有灵动丰富的层次,却整体清雅而不显媚俗。

「全景和小景,崇高和优美,水墨和重彩」,都被画笔巧妙地融为一体。整幅画卷看下来,似乎一宇宙里的青和绿,都被收入其中,初看只觉光华灿烂,细看更是气象万千。

这或许是历经千年,《千里江山图》依然拥有直击人心力量的原因。甚少褪色的青与绿,依然显露着春的色彩和光泽,暗含希望,其中的美学力量超越时间限制,在今天仍留有回响。

02.「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

2017年,故宫展出《千里江山图》,门庭若市。观展人群中有两人,是舞剧导演韩真与周莉亚。韩真说,虽然只能看短短几分钟,但「只此一眼,念念不忘」,这成为《只此青绿》的创作起点。

从一幅画到一台舞台剧的创作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再造一种语言」。新的语言,需要运用全新的内容形式和载体,但同时又要牢牢抓住原作的某种内核。

《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搭配惊艳无比,但它更深一层的内核,同时也是宋代美学的核心之一,即「韵」。

中央美院教授王浩认为,「韵」并不特指某一种风格,而是所有风格作品都可以具有的审美内涵,不管优美还是雄壮,清雅还是华丽,古典还是当代,都可以有「韵」。不只绘画,在所有艺术领域,「韵」都是品评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这与韩真的感受不谋而合,春晚之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她表示,《千里江山图》的最大魅力,在于一种大写意:「王希孟在长卷中铺排的青绿节奏感,就像舞蹈一样充满韵律」。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主创们捕捉到了这种「韵」的美学,并决定让每个细节、每位舞者都变成画中的一抹灵动色彩,这样,画才可以在舞台上真正活过来。

在舞台转换、走位设计,以及机械灯光的控制上,都精确到了「秒」的层级,避免任何突兀的错位或穿帮,形成一种「像水一样流动的感觉」。

服化道的色彩搭配,参照《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并反复测试了舞台环境中服饰的色彩与质感,既要能够让服饰在高光下显色,又要在视觉上看起来淡雅而有通透感,比如看起来像汝窑一般温润如玉的「天青色」,以及黛蓝、柳黄、水绿……整体呈现出一种含蓄高远的东方美学韵味。

不管是情节编排、服饰设计、布景装置,还是整体的舞台设计和视觉呈现,都紧紧抓住了这种「韵」之美。在这样的整体搭配下,舞者一挥衣袖,就像是青绿色山水如画卷一般延伸出去,形成一种绵延不绝的视觉感受。

除此之外,一台舞剧的核心,更在于演员的起舞动态、方式以及整体形态,如何能把内心深处的语言转化为舞蹈。

在虎年春晚上展示的,是《只此青绿》选段《青绿》,这可以说是整部舞蹈诗剧的高光与精华所在。青绿,是《千里江山图》的矿物颜料,历经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韩真和周莉亚将抽象的色彩剥离出来,「青绿」成为整部舞蹈诗剧中唯一一个抽象、写意的角色,它从千年孤寂的等待中缓缓而来,虽无具体、个人的生命,却充满温度。

舞者们走的步伐是半蹲式,脚缓缓向前探出,探出的一瞬间达到重心移动的最大值,再往前轻轻蹭一步,体型直立、挺拔而富有力量感,整体则同时兼具疏离感与信念感,与千年前的王希孟形成了跨越时空的神交。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只此青绿》为王希孟笔下那抹青绿赋予了灵魂,青绿是自然的化身,是文化的化身,更成为一座连接人与时空的桥梁。

自《千里江山图》展出之后,故宫出品了相关的青绿色系主题文创,拓宽了这种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因着《只此青绿》的成功,更是吸引到契合品牌竹叶青进行联名合作……它们都在《千里江山图》的基础上,从更当下、也更贴合生活的维度,重新发掘和演绎了一种「青绿美学」——怀抱悠远、生机勃勃。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竹叶青x只此青绿 联名春茶》

在现代社会,颜料获取早已不再困难,更不用说用电脑软件就能制作出此前难以调制的色彩、光泽与质感。但为什么,这种「青绿美学」仍然那么吸引人?

或许,越是在玲琅满目却不免感到浮躁的当下,宋代美学那清淡古朴的色彩,极简而细腻的表达,结构协调而整体富有「韵」味的质感,就越能带来一种简单的定力。

有关于色彩的研究中,蓝色带有超越世俗又宁静平和的意味。绿色一词的拉丁语是「viridis」,它与成长、生命有关,意味着绿意盎然与生机勃勃。在色彩心理学中,绿色和蓝色还是疗愈与希望的代表。

青绿两色的简单组合,便好像来自春天的使者,它们意味着生命的萌发和生长,自然给人带来一种生机感——这正是在复杂纷扰的世界里,我们无比渴求的。

就像《只此青绿》一句话所说,「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

03.品一口「青绿」

「青绿」释放的生机,像是一丝绵长而细腻的希望。

我们或许会觉得,一幅画、一幕舞蹈史诗是来自远方的呼唤,一笔一画、一足一蹈之间,能够得到刹那间的共鸣,已算是一种缘分,想要在生活中继续感知希望与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是,画、舞只是中式美学的形式之一,悠长的意蕴本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平凡举动之中。比如,品茗,点上一支香,煮茶。

宋徽宗不仅促成了《千里江山图》的诞生,他对茶道的研究同样独到。在《大观茶论》中,他提到了茶艺的精髓,「清、和、澹、静」。

茶,集成了山川的灵气,用甘甜的清水轻轻泡开,心中的愁闷也随之揉散。若能深入领略风味,便有机会进入「中澹闲洁」「韵高致静」的境界。

细细说来,这里的茶,指的是绿茶。直到明末清初,中国才出现了乌龙茶和红茶,与前者相比,绿茶始终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茶叶品类,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喝茶的主流品味。为保留鲜爽口感,采茶的时令和制茶的工艺尤为重要。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竹叶青x只此青绿联名春茶》

 

绿茶最大的特点,在于鲜嫩。绿茶是不发酵茶,这一点决定了它能够更多保留鲜叶内的天然物质,通过杀青、提香、保鲜等步骤,钝化酶的活性,留存更多维生素,以使味道纯粹清新。

在绿茶中,明前茶尤为鲜嫩。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清明前气温较低,虫害少,长出的芽叶虽然量少,却翠绿润泽,很是珍贵。

如果生长在高山,其味道会更加浓厚,比如生长于峨眉山的高山绿茶竹叶青,茶品牌「竹叶青」即取名、扎根于此——不仅因为此地钟灵毓秀、茶质精,更因为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制茶历史。

唐代学者李善曾在《昭明文选注》中写:「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顶产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

对于它的味道,蔡澜曾说,「有时候喝别的茶要放很多茶叶才能感觉味道,但是奇怪的是,竹叶青一小包放下去已经够了。」

煮一壶热汤,细细冲泡,杯中茶叶根根直立,叶质柔软,茶汤则色泽青绿明亮。

一杯茶中暗含了整个春天,绿意盎然,鲜嫩的茶芽在杯中起起伏伏,像极了层叠的山峦,也像极了宋代仕女的舞蹈。一起一落之间,山峰高高低低,仕女弯腰又起身,「嬛嬛一袅楚宫腰」,随着香气,过往与杂思都飘至空中,慢慢消散。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竹叶青x只此青绿联名春茶》

 

世上的一切都变得清新淡雅,但从一杯茶中,又如何看出生机?

禅宗公案有一则与吃茶有关的故事。两位僧人来到赵州,向禅师请教如何是禅。禅师问:来过吗?僧曰:曾到。禅师曰:吃茶去。又问另一人,来过吗?僧曰:不曾到。禅师曰:吃茶去。引领二僧前来的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来过要去吃茶,没来过的也要去吃茶?禅师只道:吃茶去!

原来,万事万物各有其运行规律,自然生生不息,虽然杂思和烦扰千千万,但人终归只是沧海一粟。

「吃茶去」所蕴含的正是一种淡泊的心态,争论多说无益,生活自有它的解答。吃茶,是在咂摸中感知时间的流逝,思索人生的可及、不可及,从而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赵朴初曾说,「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静静感受早春时节茶芽生长的味道,将生命的萌发、成熟,与留存齿间的韵味连在一起——在充满不安、撕裂、冲突、对垒的当下,吃一杯竹叶青,难道不正能找到我们格外渴望的生机感吗?

认真体味苦、香、甘等每一重滋味,不必将宏大作为唯一的追求,也不必通过辩争才能确认自我的存在。生活去、「吃茶去」,才是「青绿美学」背后,真正的生机所在。

愿纷扰之后,我们有勇气沉淀下来,就从喝一杯香远益清的茶开始吧。

热汤泡制的茶芽根根直立,青翠向上,像青衣美人扎聚扎散的舞蹈,更像竹林里的仙游们在完成一次高雅的聚会。

「青绿美学」寓含着浓浓的鲜活与生机,此次,「竹叶青」与《只此青绿》的合作,将「青绿美学」中蕴含的那一份鲜活和浓浓的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鲜绿春茶的形、美、香,与《只此青绿》的美学表达相映成趣,在新一年里给人们带来鲜爽与活力。

青绿是《千里江山图》的灵魂,也是只此青绿的精粹,它的每个环节、每个衔接、每个细节的层层打磨,共同为这一出舞蹈史诗打造出画一般的美感,而青绿同样是竹叶青高端绿茶的底色。

也正因此,竹叶青与《只此青绿》一拍即合,并推出联名款青茶。春天从品一杯竹叶青开始,亲身感受「青绿」的美好。

 「只此青绿」,藏了一整个春天

竹叶青传承的美学,离不开属地环境的得天独厚,对制茶匠心的尊崇,对前沿科技的使用,以及对高端品质的坚守。

作为中国高端绿茶,竹叶青连续14年中国销量领先,2022年新年伊始,竹叶青全渠道销售1月同比增长72%,明星单品论道1月同比增长85%。凭借高端品质、高端品牌的积淀,竹叶青早被世界所瞩目:曾作为国际交往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2020年当选“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2021年荣耀入选“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礼宾用茶”,更获得国际多个品质金奖。

而对高山、明前、茶芽三大标准的坚守,以及对五重锁鲜科技的使用,都让它显得特别。在钟灵毓秀的峨眉山之上,每1000颗茶芽经过挑选后,才能汇聚成1克论道级竹叶青,而每一颗茶芽都凝聚着早春的自然灵气,也汇聚着制茶的匠心。

竹叶青春茶的鲜、春茶的美,春茶的珍贵都淋漓体现在这一抹春绿里。

饮上一杯茶吧,春意,藏在一口茗香之中。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