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中国画家借以抒发个性,宣泄情感,表现自我追求与独到思想见解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国画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顾恺之时代,下亦可体察至今。因而国画在不断的传承与拓展创新过程中有了更为独特的韵味与崭新的艺术展演手法,在中国悠远澎湃大气的境界中寻觅心灵的寄托与慰藉,亦可从国画中读出作者的精深意蕴与文化表达。他们借笔墨抒情,将诗意蕴藏到笔尖从而浓烈的表现出来,给人以享受与向往。
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与西方所谓讲求黄金律的构图所不一致。国画的评析方法一般尊崇六法,即““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采、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此六法在评析任意作品时都可用到。而齐白石年逾古稀,则依旧笔力雄健,思想清明通达,充斥着高尚的文人风骨。
但不同的画家有着不同的精神境界与艺术追求,通过品鉴张怀存女士的花鸟水墨画,更能切实的体察她对于自然之境的强烈追求,对于童真之趣的极力推崇,和身为艺术家独到的创意见解与情怀寄托。她从漠北草原走到英国伦敦,一生都在致力于为推崇书画事业而呕心沥血,并取得了卓越的战绩。她笔下的作品饱含着浓厚的诗趣韵味,尽管创作技法尚未臻于完美,但却能从诗画中品味出强烈的生命情趣,正如她自己所言一般“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写作,在技巧上虽还未到极致,但笔下勃发着生命情趣”。她创作的书画,在国际上亦有着不小的知名度,且有着自身独到的特点。
她笔下的莲,色泽平和淡雅,线条柔和,能从中体悟到她对于莲独到的偏爱。画上墨色并未多浓重,愈发显得莲花清雅又不与外界争相斗艳,给人以柔美的视觉效果呈现,仿佛与莲的品性一般融为一体,清净坦荡不然尘埃。能在体会到她笔下莲花高洁美丽的同时观赏到作者自身对莲的情感刻绘。她还极为细腻地在莲花上加了一只蜻蜓,便能使得动静结合,生命与自然所共存的清新气息铺面而来,莲叶摇摆而无屈躬,蜻蜓趴伏而享清香,虽无人迹却也觉自然之宁静淡远,令人观之则浮躁尽去。
书法讲求点线,而画也同样重视点和线的相交写法,点线的运用是一幅优异画作评鉴的主要方式。眼观张怀存女士的画,不仅在其中渗入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天然的童稚趣味,更是采用了诗画结合的创新方式。张怀存女士是一位优秀的画家,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她的诗作中洋溢着清新烂漫的童趣味道,又能从中读出道家逍遥洒脱随性的观感,而国画一般与道家玄学又有着紧密的关联。张怀存女士并没有一味的传承古远的绘画风格,而是将古朴的花鸟画与现代诗进行结合,使其具备浓郁的时代特色,并融入自身的理解。线条的深深浅浅,色泽的丰富搭配,再配以诗文,便具备了独特的个人风味,看似朴素简洁,实则饱含对国花的赞美。
她的画中藏着对自然的热爱,倾诉对生活的眷恋。她以儿童诗见长但并没有老调的赞扬童趣,而是期盼在儿童诗中加入苦难,诉说国人的悲悯情怀,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启迪他们的人生,拥有着极高瞻远瞩的境界。表现了她对于这个时代的推崇,诗画中充斥着丰富的情感。
她传承古法但有创造,童趣之中包揽沧桑,临摹名家之长而有所个性,花,鸟,雨,山。无所不有着深邃的美学意义,是她对国画精深的理解。国画与西方画作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技法与境界上的不同,同时也是受东西方文化传承门派的不同,西方受工业革命影响因而画作多呈现虚浮,而东方画作则得于老庄的思想学说,因而以写实传意为主。
因而她将此次画展定于英国伦敦皇家摩尔画廊, 画展将在7月11日晚上18:00开幕,预展期间已有14幅作品被收藏家收藏。本次画展售出的所有的作品费用,张怀存女士将全部捐给世界癌症慈善基金。画展于7月12日向公众开放,展期两个礼拜。
同时,“张怀存的世界——绽放”个人画展被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纳入中英建交50周年庆典活动之一。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主席米克·大卫表示,他在1966年从威尔士农村到伦敦首次参观大英博物馆时第一个参观的就是中国展厅,从此中国文化和艺术就成为他的至爱。五年前他很荣幸能邀请到旅英华裔艺术家张怀存女士成为皇家艺术协会荣誉会员,并参与策划张怀存女士即将于7月在伦敦摩尔画廊(Mall Gallery)举办的展览。米克主席还表示他很高兴能受邀参加她的新书发布会,并认为她本人就是中英两国良好文化关系的证明。
本次的画展是东西方现代思潮交融冲撞的契机与助推力。她希望借此来令中国国画走出世界,用温情悠远的方式给予我们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情衷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