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讯 TOM    2022-11-30 16:17

11月30日,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教育专场举办。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出席本次会议,分享了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以及基于课堂、学校、区域多个层面的基础教育数字化实践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

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祝智庭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它并不只是一个技术议题,而是要通过数字技术改造学习空间,做到人机协同,然后充分应用数据驱动进行决策,并渗透到教、学、管、评、测多方面。

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祝智庭认为要瞄准智慧教育这个大目标。他表示,智慧教育不仅需要智慧学习、智慧服务、智慧测评,而且还需要数据智慧、教育智慧和文化智慧,以及能优化、能创新、能进行系统化治理的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优质公平、包容开放、创新发展。

会上,祝智庭还分享了基于课堂、学校和区域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其中,他特别肯定了腾讯会议教育版在课堂数字化上的应用。以腾讯TRTC能力为支撑,腾讯会议教育版将双师课堂、录播教室等独立的线下教室进行联动,提供在线听课、评课、多节点教研、会议等直播、录播功能,可以很好地支持三个课堂、在线听评课、在线巡课等教育场景。

祝智庭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在充分考虑国家发展需求、个人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好地打造优质、公平、个性化的教育,培养优质人才,助力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以下为祝智庭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想就《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与案例分享》跟大家做分享。

第一,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分析;第二,课堂数字化教学实践实例;第三,学校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第四,区域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

党的二十大刚刚结束不久,会上提出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那么咱们怎么实现这个大目标呢?我认为数字化转型势乃是必由之路。因为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在充分考虑国家发展需求、个人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类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最后转化成为优质、公平、个性化的教育,而且更有效能。最后集中到人才上面,培养优质人才,这种人才有理想、有能力、有道德,并且对社会有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教育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数字化转型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借助数字技术,我们首先要改造基础教育的学习空间,达到人机协同。其次,要充分应用数据驱动进行决策,并且渗透到教、学、管、评、测多方面。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技术议题。我们有这样一个整体模型:(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促进人的满意度提升,增强系统的活力,以及增加技术的可行性。此外,还有情感创新、流程创新和功能创新,总的来说是一种文化创新。所以,没有创新的技术应用无法产生新价值,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对于数字化转型赋能基教高质量发展, 我们可以有几方面的认识:国家发展、国际发展趋势,人民对教育的期望,未来劳动者需求变化,社会需求浪潮影响等等。所以它实际上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还有一个,我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还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变革,我把它叫做“转基因”工程。要把先进的教育文化基因要植入到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去,比如说:学为中心、适性发展、需求驱动、开放创新、人机协同、数据赋能。

因此,基教数字化转型可以用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先从技术进化、社会进化、教育进化以及三者产生的协同进化开始,进入到教育4.0,经过教育系统结构创变、功能创变和文化创变,最终才会形成一种非常良好的数字教育生态,实现教育的优质公平、包容开放、创新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教育来说,我们要瞄准一个大目标:在总体趋势上朝着智慧教育方向发展。我用一个图来表示智慧教育:智慧教育需要智慧学习、智慧服务、智慧测评,而且还要有教育智慧和文化智慧,再加上合适的机制,要能优化、能创新、能进行系统化治理。

基教数字化转型应该有一些基本原则,我把它叫做实践理性。第一点,基教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并且大方向是指向智慧教育实践范式;第二点,我们要认识到数字技术是基教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三点,以创新谋求教育系统全面变革与价值成长是基教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第四点,以“进化+创新”推进基教数字化转型是可行的实践策略;第五点,基教数字化转型的归旨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提高人才质量、增加幸福感以及增强文化影响力。

我们提出了一个行动路径。现在有一些新的技术,但只有技术肯定不够,还需要有教法层面、评价层面和政策层面的支持,还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教育。

我们曾经做过一些研究,其中一些省级的资源平台,我们建议把它提升到“智慧云校”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智慧云校”建设的模型,今天就不展开讲了。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地方的教育资源平台也正在往“智慧云校”方向进行升级改造。

下面,我分享一些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讲课堂教学创新。上海有一个学校特别注重利用视频微课改造课堂教学流程,它提出了“三四五”数字化模型,主要是把导学类微课、释疑类微课和延展类微课,贯穿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拓展环节。我特别高兴看到腾讯会议在疫情期间,为“停课不停学”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之前想过,腾讯会议能不能推出教育版,增加一些教育功能,比如管理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最近,我看到腾讯会议果然推出了教育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腾讯会议教育版有很强的功能,可以支持多种在线课程模式,这一点请大家要特别关注。比如,它可以应用在“三个课堂”,这也是教育部非常倡导的,腾讯会议教育版完全可以支持。此外,腾讯会议教育版还可以支持在线听评课、在线巡课,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模式。

第三部分分享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案例。我特别推荐上海徐汇中学。我们看这个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框架,下面是数字基座来支撑智慧智能环境,然后往上是各种各样的功能中心,总体目标是通过数字赋能“以德树人、因材施教”。

最后是区域基教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案例。教育部从2020年开始在全国设立了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区,现在一共有10多个。去年8月份,教育部特别批准将上海市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框架中,下面是基座,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来促进数字素养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建设,推动十类场景应用,如数据驱动的教、学、管、考、评、研究、服务、资源、活动和家校互动等场景。我认为这个框架是比较全面和清晰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徐汇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这个区也是上海数字化转型的试点区,和上海市的整体框架要密切配合起来。这个图可以看到,徐汇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归纳为“三全”、“四新”、“五汇”;三全建设包括: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全链条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全过程教育教学模型重塑。“四新”包括:构建教育融合新生态,打造智慧教学新课堂,助力教育治理新常态、形成服务民生的新格局。“五汇”工程包括:数字基座、民生应用、课堂教学、教育治理、决策评价。我觉得这个案例的思路非常清晰,框架也非常丰满。

下面这张图比较复杂一点,下面基础支撑智慧环境,我特别关注右下方有多种智慧场馆;中间强调的是多网融合,再往上是数字基座,特别关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整合和治理,最后顶层是把已有的存量已建设应用全部整合进来。我觉得这个架构比较好的体现了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比如这里面有很多的应用:教育直通车、入学早知道、体质健康管理、校外活动报名、学校场地开放……这都是(针对)一些民生问题,用信息化手段能够解决得比较好(的例子)。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