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国际权威信息技术研究与咨询机构高德纳公司(Gartner)公布2022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当前中国超融合(HCI)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主流供应商进行了综合分析。联想凭借自身丰富的超融合产品组合、完善的客户覆盖和渠道网络、以及在硬件方面的成本优势和可靠性等诸多优势,位列4家“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代表厂商(Large DCI Vendors)”之一。
高德纳公司认为,中国超融合市场已进入主流应用阶段,但仍有新的玩家不断出现。客户类型的变化、应用场景的丰富以及本土技术的发展,驱动供应商格局持续演变。受国产化、自主创新等政策积极推动,联想、华为、新华三、浪潮等长期受到市场关注的主流本土超融合厂商强势崛起,中国超融合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
作为最早布局超融合市场的中国本土公司,联想集团凭借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为中国企业级客户认知超融合,并接受、运用超融合,起到了引领性作用。依托其在产品、软件、硬件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优势,联想超融合已在教育、医疗、制造、政府、金融等领域,为众多用户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赋能效果显著。
根据Gartner官方定义,超融合基础设施将存储、计算和网络结合到一个系统中,以减少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并提高可扩展性。可以集合多个服务器共同创建一个共享计算和存储资源池以方便使用。
《报告》指出,在需求方面,中国的HCI市场已进入主流应用的早期阶段,中小型企业(SMB)和大型企业都将HCI作为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全球市场14%的年复合增长率相比,中国的超融合集成系统(HCIS)(一体机)市场预计将迎来相同甚至更高的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30亿美元。
在应用场景方面,《报告》指出超融合应用场景正在从通用场景和桌面云(VDI),扩展至混合云、云原生和边缘场景中,这也驱动超融合以及厂商向以下方向发展:除了计算和存储的核心能力之外,超融合还需具备包括容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和云管理在内的多种能力,以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支持关键任务工作负载,超融合厂商需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AS)能力,并优化特定应用程序的性能,如 Oracle 和 SAP(HANA);边缘用例的丰富对超融合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如更小的占地面积(两节点解决方案)、容器管理和扩展到公有云的能力。
《报告》指出,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超融合玩家不断涌现,加大了中国超融合市场竞争。然而,受国产化、自主创新等政策影响,VMware、Nutanix和Dell等国际厂商的市场份额在缩小,也为中国本土供应商提供了发展空间。
此前,IDC发布的《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及超融合存储(HCI)系统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2年第二季度》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HCI市场的增长都保持较好态势——2022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实现12.2%增长,其中中国HCI市场达到13.1%的同比增长率。
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超融合系统的部署。金融、制造、医疗等高度依赖IT的行业,对基础架构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传统生产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又要满足现代云原生应用的敏捷性要求,还要满足在边缘计算场景中进行简单、统一的管理需求,推动HCI在未来几年保持健康增长。
IDC预测,中国市场对超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依然强劲,将在未来5年保持11.7%的年复合增长率,2026年超融合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5亿美元。从全球来看,超融合市场将在2022年达到113.6亿美元的规模,2021年到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5%。
那么,超融合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对此,不妨通过以下这个典型案例来展开一番透视——联想ThinkAgile HX是如何让联宝科技获得了大规模制造所需的性能、可扩展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联宝科技智能制造能力实现飞跃发展的。
作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联宝科技充分利用自动化、前沿IT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协助生产。面对每年4千万台/套的全球订单,且80%以上都是单笔小于5台的定制化需求,联宝科技通过智能排产、IPS和柔性生产调度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化项目的创新应用,实现排产时间缩短67%,作业效率提升50%。
笔记本电脑销量的一路飙升,让联宝科技迅速加大了生产力度,以适应猛增的市场需求。然而,日益繁重的应用负载给生产基地的传统三层 IT 基础架构带来了巨大压力。联宝科技大多数的业务都运行在私有云环境中,但其最关键的重负载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和研发系统仍然以物理机形式在运行,这是因为此类应用对CPU、RAM(内存)、存储和IOPS(每秒读写次数)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
要支持更大的业务量,联宝科技必须扩展原有的传统IT基础架构。但是,传统的IT基础架构缺乏灵活性,难以快速扩展,且扩展成本极高,联宝科技希望能在不降低性能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轻松实现弹性伸缩。
最终,联宝科技选择了联想ThinkAgile HX系列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基于Nutanix产品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平台。联宝科技数据化基础架构及服务部总监王拜文解释说:“联想ThinkAgile HX平台操作的简便性吸引了我们。这是一种经过全面集成和验证的一体机解决方案,并预装了Nutanix的混合云软件。”
联宝科技选择ThinkAgile HX平台的另一个重要考量是软件许可。联想ThinkAgile HX设备包含超融合软件的永久授权,从长远来看,超融合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利用Nutanix自带的AHV虚拟化,相比其它虚拟化和超融合解决方案,联宝科技可以节约20%的软件许可成本。此外,联想ThinkAgile HX平台省去了购买独立存储的需求,与传统的三层架构相比可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联宝科技先后在合肥和台北的生产基地部署了15套联想ThinkAgile HX5520一体机设备。繁重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和研发应用,在峰值负载运行时需要占用64GB内存和16内核,如今可凭借联想ThinkAgile HX平台轻松支持。联想提供的硬件设备和Nutanix混合云软件的统一支持,让联宝科技为增产扩产提供了最及时的响应。
“Nutanix Prism让我们拥有了对虚拟化计算和存储资源的全面可见性及控制,帮助我们动态地分配资源来应对需求波动,”谈起新的IT技术架构,王拜文表示,“现在启动一台新虚拟机只需要不到10秒钟,速度比以前提高了53%。如果我们需要扩容,只需将新节点连接到集群即可,我们甚至可以将该架构与亚马逊或阿里巴巴等公有云服务提供商的产品相集成,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除此之外,迁移到联想ThinkAgile HX平台后,联宝科技的核心——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性能提升了30%,同时大大降低了软件许可成本。
可以说,从原有的传统三层IT基础架构到采用联想ThinkAgile HX,联宝科技的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了飞跃的发展。
类似于助力联宝科技智能制造实现飞跃发展,更多联想超融合赋能案例正在众多领域与日俱增地发生着。
实际上,联想不仅是最早布局超融合市场的中国公司,同时在此过程中更凭借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为中国企业级客户认知超融合,并接受超融合,起到了引领性作用。联想已积累了众多的超融合应用实践经验,目前已经在教育、医疗、制造、政府、金融等领域,为国内外众多用户提供了全面的超融合架构解决方案,覆盖规模从几个节点、几十个节点到几百个节点。其中,联想超融合解决方案赋能东吴证券,使其IT基础架构的固定资产投入预计将减少30%以上,整个数据中心的能耗相应减少40%。
高德纳公司认为,联想在超融合领域有丰富的产品组合。在全球范围内,联想基于业内领先的超融合软件供应商 Nutanix、VMware 和 Microsoft 的技术构建了 ThinkAgile 品牌下的超融合系统 HX、VX 和 MX。此外,联想还在中国销售其自主研发的超融合产品 AIO。2021 年,AIO 贡献了联想三分之二以上的本土超融合业务。
其中,AIO 支持 vSphere 和联想自有的基于 KVM 的虚拟化平台(LHV)。除了计算和存储(LHS),它还包括网络和编排功能。基于 AIO,联想构建了多个 VDI 解决方案,来支持 VMware(Horizon)、Citrix(XenDesktop)及其自身的 VDI 解决方案 LVD。为了抓住边缘和小型企业的商机,AIO 提供单节点和两节点解决方案。
ThinkAgile 解决方案则可基于联想 ThinkSystem 服务器以一体机和认证节点交付。为了满足本地客户的云需求,ThinkAgile 还可以与联想中国自主开发的软件、SDI 管理平台和 xCloud 集成,以提供私有云和混合云功能。对于 AIO,大部分交付是通过一体机或参考架构(渠道销售 )进行的,该软件仅在联想服务器上认证。
高德纳公司表示,联想拥有完善的客户覆盖和渠道网络,能为其超融合业务及时发现销售机会。除了企业销售能力,AIO 还拥有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涵盖中型企业,能够推动渠道销售。联想的超融合产品组合则可以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ThinkAgile 适用于基于 VMware、Nutanix 或 Microsoft 构建基础架构的商业客户,而 AIO 则用于满足用户希望引入本土厂商或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的需求。而作为中国领先的服务器供应商,联想在硬件方面的成本优势和可靠性,将使其在超融合市场上处于十分有利的优势地位。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软件定义技术不断成熟发展,超融合简化管理和弹性扩张等带来的全面优势将被更多的用户认可。凭借在超融合和服务器上的优势,联想超融合必将成为更多用户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选择方案。
TOM2022-12-02 19:4312-02 19:43
盖世汽车网2022-12-02 17:5912-02 17:59
盖世汽车网2022-12-02 17:5212-02 17:52
盖世汽车网2022-12-02 17:4912-02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