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地采摘景象
每年六七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广阔田野上,一幅欣欣向荣的现代农村画卷徐徐展现:郁郁葱葱的枸杞林一望无际,鲜红晶莹的果实挂满枝头,当地妇女头戴各色头巾忙碌在田间地头,一篮篮采摘下来的头茬枸杞在收集点称重后,现场分发人工费,再由货车运送到枸杞加工厂。中宁县是“中国枸杞之乡”,七年前,中国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在此落地,开展枸杞种植项目,一路伴随成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怎样让农民赚上“生态钱”,助力乡村振兴?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一直在不断摸索和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地,种下不同经济树种,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发起于2007年,项目先后在甘肃、广西、宁夏等地开展枸杞、沙棘等经济林种植。2015年开始,基金会选择在宁夏落地实施生态扶贫项目,通过为农户提供枸杞树苗及养护费的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家庭增收、区域经济发展三重效应。项目以“公益机构+捐资人+政府+农户+合作社”五位一体的新型生态保护公益模式,通过种植生态经济林,推动“绿色公益循环产业项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0岁的高大姐是“种下希望树”项目受益人,自2009年开始种植3亩枸杞,到2022年共计1450亩的种植基地,并成为枸杞合作社的合伙人,13年来的历程,高大姐感慨最多的就是种植枸杞为当地的老、弱、妇、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日常养护和采摘的农户都来自本村或周边村民,大规模种植枸杞为很多照顾家庭的妇女提供了在家门口稳定务工的机会,采摘季更是老人孩子齐上阵,纷纷为家庭建设添砖加瓦。”项目通过帮扶农民合作社进而帮扶更多的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收入,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项目自2015年在宁夏落地以来,已辐射宁夏三市六县,累计投入资金3917.02万元,提供苗木731.91万株,栽植枸杞32188亩,惠及建档立卡户5958个。
“种植枸杞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就业和赚钱的机会,还改变了我们这里的环境。刚从固原移民过来的时候,周围光秃秃的,现在我们每个移民村的周围都是绿色环绕。”中宁县太阳梁乡德盛村的靳大姐也是“种下希望树”项目受益人。“眼看着生活也好了,环境也好了,我就想在枸杞基地踏踏实实干活儿,再把周边村民带动起来,大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过红火!”
妇女们带着采摘的枸杞来称重
每一株承载着爱和力量的枸杞,不仅仅种在了西北的荒漠里,更播种在许多像靳大姐一样的农村女性心里,将她们吃苦耐劳的美德一点点灌溉、激发,最终结出绯红饱满的果实。
“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稳定可复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支持区域陆续向其他地区延伸。2021年,项目先后增加辽宁朝阳晚秋蜜桃种植和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古茶树保护,适地适树种植经济树种,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
71岁的纪德才老人是晚秋蜜桃的研发者,因为热爱,提前退休的他依旧孜孜不倦地研发新的树种,并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作为经费,用了近10年的时间,最终成功选育出了成熟期晚、果个大、含糖量高、色泽鲜艳、品质优良的“晚秋蜜桃”。“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在朝阳县以“公益机构+捐资人+政府+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推广种植晚秋蜜桃,让荒废果园和闲置土地重现生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依托蜜桃产业增收致富。
纪爷爷手捧晚秋蜜桃
九月下旬,晚秋蜜桃进入成熟采摘期,果香满园,合作社社员紧锣密鼓地忙着采摘、挑拣。采摘下的蜜桃,会在当天通过快递的方式发往全国各地,十分畅销!按最低市场价格每斤5元计算,晚秋蜜桃亩均收入1.5万元。合作社社员家庭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带动附近农户参与晚秋蜜桃养护的相关工作,提高了农户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在生态效益方面,晚秋蜜桃的种植可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固碳中和、丰富生物多样性和净化环境,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幸福家园-种下希望树”项目还在在西双版纳开展土壤保护和树种延续工作。通过对周边村民进行古茶区保护普及讲座、组建巡护队等方式,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保护云南省勐腊县古茶区土壤;通过种植新茶树,延续古茶树种质资源,恢复古茶树周边生态链,推动茶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绿化基金会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环境改善,帮助当地建档立卡家庭提高收入水平。未来,会有更多的“希望树”凝聚着社会各界的爱心,“适地适树”播种在幸福家园项目地,助力乡村振兴,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有力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