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首单跨境碳交易成功落地后,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携手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探索构建海南绿色要素跨境交易机制;海南国际清算所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标国际经验,开展制度集成创新……年初以来,海南各类交易所动作频频,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创设各类交易场所,是海南全力打造国际化要素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集聚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2022年,海南各类交易场所全年交易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累计交易规模4913.73亿元,较2021年增长53.72%,较2018年增长104.45%。
这份数据背后,有着怎样的探索历程?未来,海南如何依托交易所建设促进新兴金融业态不断兴起和发展?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通过走访一家家交易所寻找答案。
总成交额9800亿元、线上交易商开户逾1000家、财政贡献21亿元……2月8日,在海南能源交易大厦的展示大厅,电子屏幕上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展现了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强劲的发展势头。
2019年10月正式上线运营,2020年12月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海南自贸港首个突破千亿元大关的交易场所。作为中央支持海南组建的国际化交易场所之一,自落地以来,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年交易额快速增长,已逐步形成面向油气、煤炭、化工、金属、矿石等多种交易品类,以一口价、协议交易、单向竞价、挂牌预售四大交易模式为核心,以仓单、融资、商务服务为延伸的服务体系。
“目前,我们的线上交易、招商业务、交收业务、供应链金融、非居民业务等各个板块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在展示大厅,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介绍说,“以招商业务为例,截至目前,交易中心已招商包含世界500强、主板上市企业在内的806家企业来琼注册。”
从海南国际能源中心的发展,不难窥见海南各类交易场所建设稳步推进的脉动。
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这些交易场所是自贸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海南将要素市场作为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加大境内外资本流入、提高金融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各类交易所发展。
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海知所)是自贸港备受关注的交易场所之一。记者走访海知所了解到,目前海知所的知识产权和数据两大类业务已有十二个产品,“知识产权业务方面,已开展知识产权权属转让及许可业务,目前已挂牌的各类知识产权数量超过 21 万项,总金额超过 45 亿元。”海知所副总经理刘丽颖告诉记者。
刘丽颖说,去年,海知所还完成了海南自贸港首单专利开放许可交易,接下来将继续推进海南自贸港重点产业相关的医疗、生物医药、深海科技、现代种业、航天科技等领域的专利开放许可。
在数据业务方面,海知所上线了“数据转让/许可平台”,并达成了海南自贸港首单遥感卫星 AIS 数据交易。“这对助力海南探索商业航天数据市场化交易机制和模式有重要意义。”刘丽颖谈道。
在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等其他各交易场所,记者都感受到了不同的发展新气象。
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去年完成筹建工作,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12月初组织的开业验收。
虽然筹建时间不长,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各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仅参与撮合海南自贸港首个蓝碳交易项目落地,还于2022年底落地首单碳资产跨境交易。
于2021年底在三亚揭牌的海南国际清算所是场外交易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平台,其战略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现货及场外衍生品市场专业清算所。
就在本月初,海南国际清算所聘任朱玉辰、郭晓利等国内大宗商品领域资深专家成为海南国际清算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海南国际清算所董事长冯博表示,将充分借鉴海内外成熟经验,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实体产业需求和国际惯例的场外衍生品清结算制度体系。
按照“成熟一家 推动一家”的基本原则,海南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交易场所探索新的交易模式。
“2022年以来,支持交易场所研究探索符合产业客户发展需求和具有一定特色的交易模式,其中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现货铜,重点围绕单向进口贸易开展试点,为产业客户提供跨境交易及数字仓单管理服务。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推出液化天然气,围绕与东盟国家相关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探索业务发展。”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线特色交易品种,这是交易场所的业务重点之一。2022年以来,海南批准了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线铬铁、国际煤炭、国际有色金属交易品种,支持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取得文物拍卖资格。
在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感受到了数字艺术品交易业态在海南的悄然兴起。
何为数字艺术品交易?以该中心去年上线的一款铜镜为例,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其打造为文物数字资产,创作成为数字艺术品,利用区块链技术上链生成数字凭证,审核定价后发售。
“我们已经挂牌交易多款文化艺术品,投资者可以进行艺术品的收藏、交易,也可以将其存放于监管仓库。”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执行副总裁邵光振告诉记者,目前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逐步聚合藏品供应、经纪机构、评估、鉴定、仓储、物流、保险等上下游产业,全产业链生态初具雏形。
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对新业务的开拓也思路清晰。刘丽颖告诉记者,海知所将优先推出知识产权、数据跨境交易等国际化、商品类现货交易品种,此后探索推出证券化、衍生品等品种挂牌上线。“去年底,海知所向监管部门报送了产品规划、知识产权单位许可权产品以及数据持有权和使用权产品,并已做好上线交易准备,获批后将尽快推出。”
走访一家家交易场所,记者感受到交易场所对新兴金融业态的带动作用,也见证着各交易场所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助力。
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与屯昌县签订战略合作,合力打造屯昌优质特色沉香全产业链;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与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国际能源成为集石油储备、交易结算、能源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平台,助力儋州洋浦地区建设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海南不断推动交易场所提供专业服务,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加快发展。
记者从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去年,海南还以制度集成创新探索推进非居民参与交易试点落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支持海南在优化升级现有交易场所的前提下,推进产权交易场所建设,研究允许非居民按照规定参与交易和进行资金结算”。
对标这一要求,在2021年落地首笔大宗商品类非居民交易后,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完善了非居民参与交易场所交易和资金结算流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研究出台新的试点方案,形成了推动非居民按照规定参与交易和进行资金结算的长效机制。
“6+3”类交易场所蓬勃建设的同时,未来如何加快推进与国际交易规则惯例相接轨的金融要素市场国际化建设,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海南推进交易所建设前景可观,最关键的是要高水平地做好交易所顶层设计和运营模式,形成以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服务产业链、贸易资本链和全球信息链。他强调,“机制和模式设计必须专业化国际化,具有前瞻性。”
“海南自贸港各交易场所交易业态包括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以及国际热带农产品、知识产权、国际文化艺术品等,基本涵盖了海南资源优势产业、产业园区和特色项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原副行长,海南省金融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莫壮才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莫壮才建议,接下来“6+3”类交易场所应强化三方面举措,一是强化一体化综合交易平台建设,二是强化优势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实施,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莫壮才分析认为,一体化综合交易平台建设主要是围绕海南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提供专业一体化服务,比如着眼于推进儋州洋浦地区建设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辐射华南和东盟地区的新型国际离岸贸易便利化,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加快建设集石油储备、交易结算、能源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平台。
“强化优势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方面,国家南海文博产业园项目可整合文博、文产、教育、金融、科技、旅游、会展等行业顶级资源,打造文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他建议道。
推进与国际交易规则惯例相接轨,这已经成为各类交易场所发展共识。
事实上,2022年以来,各交易场所已经迈出探索国际发展新步伐。不仅海南股权交易中心与泰国证券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也与王室未来(柬埔寨)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为交易中心国际化提供重要支撑。
邵光振表示,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的重点任务是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规则标准互联互通确保文化艺术品国际交易的合规有序开展,建设一个国际先进、便捷安全、稳定规范、具有公信力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
“对标国际化交易模式、规则,积极推动非居民参与交易及跨境结算,实现全球化交割,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打造能源离岸交易中心。”谈及发展规划,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抢抓贸易、投资及跨境资金流动更加自由便利的契机,加快建设独具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服务全球的世界级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