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传承文明,国宝见证历史。博物馆的藏品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直接的见证,为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进一步加强文物价值挖掘,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伴随着三维拍摄、建模、动画制作等技术的发展,文物的数字化记录变得更加精确、真实,博物馆与观众都将视线转向了更具有临场感和体验感的展览方式。元宇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互动式的数字化手段,在文物展示、虚拟展览、历史讲解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博物馆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度、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物质文明高度和精神文化厚度。那种跨越历史长河所带来的空间感触,是任何其他的事物无法替代的。博物馆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化的汇集与陈列,也是一种精神性的聚合与回溯。伴随着民族复兴,博物馆肩负着更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新时代下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历史,了解璀璨的中华文化。
阿里元境与西安博物院采用实时云渲染、生成式AI、3D高清建模等多项最新的技术手段,打造全新的“沉浸式”文旅文博新体验。双方将沉浸式体验、人机互动、情境植入等内容,通过元宇宙技术植入到了3D互动内容中。内容与珍贵的文物藏品相结合,创造出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并与文物互动的文旅元宇宙世界。
如《宝珠记》元宇宙3D互动空间,故事灵感来源于《太平广记》,双方通过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文物人格化,结合历史在空间中植入互动体验剧情,再通过3D实时云渲染技术和高清建模来做超高画质的呈现,让文物走出展厅,以更鲜活丰满的姿态与公众见面。游览者以“历史参与者”的身份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体验”。通过金乡县主、仕女和胡人商贾的故事互动,元宇宙空间生动串联彩绘胡人俑、少女俑、骑马狩猎俑等50件文物,以及小雁塔、辋川图、长安108坊等情境,让游览者在探索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到大唐长安的社会百态、开放包容,引发公众对家国情怀的体悟。
而基于西安博物院另一重要馆藏《辋川图》所塑造的元宇宙3D互动空间,用户化身为《辋川图》中的人物,自由行走游览王维笔下的辋川二十景,用户每到图中的一景,都会触发相应的景色介绍以及王维留下的诗词,一景一诗,相互印衬。“漫步于茱萸沜,泛舟于欹湖”,听画中人轻诵《红豆》,询问童子找寻王维的足迹。伴随着画中美景和“诗佛”所留的诗歌,用户将在这片纸笔之间的山水中,体验到王维当时的心境。
同时阿里元境将王维诗歌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发生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的“竹里馆”进行了三维化。用户能够通过辋川升维,将平面的“画中人”变为3D立体的角色,场景也由平面的辋川画卷变化为了写实又带有中国传统韵味的三维场景。用户可以在包含“竹里馆”、“辛夷坞”、“椒园”、“漆园”的辋川尽头进行自由探索和游览。
用户在元宇宙中与文物进行互动或者亲身参与历史故事,这些都需要构建在足够好的体验基础上,进入到元宇宙2.0的时代,即点即用,高精度,超高清的元宇宙3D内容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的体验核心要求包括:
突破地域限制,扩大展示范围,博物馆不断扩大文化传播的范围和普及度,而新技术的运用让文化传播和文物展示变得更加多元。例如,在西安博物院的元宇宙中,坐落于水面之上的记忆之庭,漂浮于长安之上的结合唐代风格和科技元素的浮空岛,超过两万平的线上展厅尽情展现西安博物院文物风姿。不受空间、时间拘束的数字展厅无限扩大文化传播的覆盖范围和普及程度,文物展出将不只在一方天地。
文物个性化展示,内容丰富生动,借由前沿新技术加持,文物典藏的展陈方式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意设计。以唐三彩住宅模型为例,以往传统参观方式是游客走进博物馆隔着玻璃观赏模型阅读介绍。现在游客在文旅元宇宙中可随时全方位高精度品鉴历史典藏,甚至能够缩小穿越至文物之中,如同进入小人国般从全新角度欣赏文物各个细节。
人机互动方式,吸引年轻人视线,年轻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文化传承中注重个人体验感、参与度。元境以技术结合文化打造的文旅元宇宙同时兼顾沉浸式、强互动,年轻化的呈现形式寓教于乐,以一种轻松却不失严谨的方式向年轻人诉说历史。
借助阿里元境文旅元宇宙的技术方案,将文物藏品还原沉淀成为栩栩如生的数字资产,在云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文物的全方位展示、故事化演绎、现代化管理等各个需求。这一新型的文化传播形式对推动中华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自信、本土文化出海都具有积极作用。
事实上,随着元宇宙进入到了2.0时代,提供了真正具备沉浸式、趣味交互、可跨终端访问的3D互动内容。其在文旅文博领域发挥的作用也愈加显著。以数字化手段,生动活泼的讲述这些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公众以更有趣的方式参与到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中华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全社会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在数字时代,更需要纵向发力,以科技创新为传播范式,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西安博物院与阿里元境以科技之力,正在探索历史文化的全新传播形式。通过在元宇宙世界中赋予文物生命力,创新的体验方式,打破公众对博物馆的传统印象,成为数字时代中华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TOM2023-11-09 12:0311-09 12:03
TOM2023-11-09 12:0311-09 12:03
TOM2023-11-09 12:0311-09 12:03
TOM2023-11-09 11:0711-09 11:07
TOM2023-11-09 11:0711-09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