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大教育集团创始人兼CEO金鑫及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员,会同紫光集团副总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许惠龙,紫光集团顾问、中关村融信联盟副秘书长谢凡等人赴湖南省岳阳市考察,以期立足岳阳区位优势,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以高质量“产科教”融合实践,助力岳阳实现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这一发展目标。
(考察团一行参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抵达岳阳后,学大教育集团和紫光集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并拜访了岳阳市教育体育局,与岳阳市政协副主席、市教体局副局长万五龙,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岳山,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综保区管委会主任严菲以及当地多所高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负责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
据了解,岳阳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岳阳市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以高职为龙头,省级示范中职学校为骨干,公、民办职业学校和谐发展,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企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齐抓的“大职教体系”,且已成为区域教育的特色品牌。
(岳阳市教育与体育局座谈会现场)
据岳阳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万五龙介绍,截至目前,岳阳市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5所,其中公办学校11所,民办学校14所,公办学校在校生人数超过44万。在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共基础课普测中,岳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成绩已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
此外,岳阳市在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出台了因地制宜的细化举措,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以“厂中校”、“校中厂”等模式走出了一条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之路。
在产业升级背景之下,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诉求显著增加,使得中职教育定位从“就业出口”极速转向“升学通道”。且国家持续力推的“职教高考”也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更具优势的发展路径。
万五龙同时提到,目前岳阳市全市已有10所学校开设了中高职贯通班,但由于缺乏落地化的可持续实施方案,升学成效仍然有待提升,非常欢迎紫光集团和学大教育集团在岳阳布局产业、深耕教育,为当地带来更多优质资源的补充。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岳山表示,当地职业教育办学颇具特色,拥有一批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优势专业。然而由于双师型教师占比较低,使得岳阳在应对产业升级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略失先机。
他希望紫光集团和学大教育集团能够进一步立足岳阳市产业发展需求,发挥领军企业优势,为岳阳注入更多优秀双师型教师力量,并通过差异化专业建设实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微电子及芯片等“专精特新”方向的特色办学,从而为当地的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提供坚实助力。
(紫光集团和学大教育集团一行考察紫光岳阳ICT生产基地)
学大教育和紫光集团此行还考察了建设当中的紫光岳阳ICT生产基地,并与城陵矶新港区主要负责领导共同探讨了合作前景。2023年5月,学大教育联合紫光集团打造集成电路专业——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并在旗下大连通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功落地,这也是辽宁省首个710401专业。学大教育表示,目前正在积极与紫光集团接洽,期待打造更多专业接入紫光的业务版图,从而形成以产业为主导的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学大教育自2001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持续深耕个性化教育领域。近年来,学大教育积极顺应政策引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和医教融合等四大核心业务板块。而随着公司进入转型深水区,学大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业务拓展也频频取得新的突破。今年2月,学大教育宣布完成对沈阳国际商务学校的收购交割,这是其深化职普融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实践。
现阶段,学大教育集团完成对多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收购与托管的同时,积极寻找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优秀合作伙伴,公司计划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等模式,持续深耕微电子、人工智能、信创、双碳、低空经济等重点专业,立足职业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努力打造全国范围内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示范点。
值得一提的是,学大教育集团依托医教融合业务板块于2023年8月在河南许昌开设了旗下首家自营康复医院,并以此为出发点逐步进入医疗体系,而这与岳阳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建立的医疗护理特色基地和健康管理专业集群达成了高度契合。在“紧缺人才”方面,学大期望以完备的一体化培养方案提升当地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以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考察团一行与城陵矶新港区领导座谈交流)
岳阳市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李建华表示,岳阳地区已具备成熟的教学团队、师资力量和一定数量的学生基础,但眼下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亟需引进具备前瞻视角的优秀企业入驻,为政府制定区域性政策和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建言献策。
未来,学大教育集团将不断依托产业优势,努力成为职业教育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推动者和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助力者,从而全力服务更多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下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