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激发新质生产力:港中大与爱思唯尔报告显示大湾区研发快速增长

资讯 TOM    2024-05-21 17:57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委托顾问公司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过去五年(2018年至2022年)的研发概况,发现大湾区研究产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9%。有关报告于2024年5月20日在深圳举行的一个特别论坛上发布。

报告指出,大湾区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区内的活跃研究人员数目在2018至2022五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从五年间发表的论文来看,活跃学者人数超越42万,他们专注于多个对提升大湾区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的领域,包括工程、医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和化学等。

该报告由国际领先的科研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主要基于其旗下Scopus文摘和引文数据库的信息撰写而成,分析大湾区研究影响力的主要趋势,就引用次数、知识转移潜力及研究合作等多项关键指标,分析大湾区的研究影响力。

港中大副校长(研究)岑美霞教授表示:“报告展示大湾区作为研发枢纽的惊人增长。世界银行数据指出,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大湾区已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系,而爱思唯尔的报告显示,大湾区的研究产出正好反映这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地区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别具优势。报告亦提供了实质证据,让我们知道要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发展,有赖强大的研究生态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贡献。”

报告评估港中大相对于其他香港和大湾区大学的表现,并就个别关键指标数据与国家和全球平均水平进行比对。报告把关于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地区的数据区分及比较,以分析香港对大湾区研究生态圈的贡献。

报告还评估了大湾区的研究对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清洁能源、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五个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之贡献,发现港中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产出占整个大湾区总研究产出量的5.3%,显示港中大在推动该重点领域的学术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国家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订立的目标。同时,港中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产出贡献度更高,占整个大湾区该领域研究产出量的5.8%。而在所有领域中,港中大的“归一化引文影响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FWCI)均超越整个大湾区的平均水平,该指数是根据某个特定领域的平均引用次数加权平均去衡量研究产出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指标。

报告又指出,港中大的FWCI超越大湾区所有研究产出量领先的大学、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研究机构,在整个大湾区的高产出机构中排名居首。就FWCI而言,在大湾区排名前十名的高产出机构之中,有五个设于香港,其中四个位列前五名。香港的FWCI比大湾区整体高出27%,与大湾区其他地区的研究人员相比,本港研究人员的人均产出是他们的两倍,专利引用率亦高出29%。

岑教授说:“爱思唯尔的报告显示,港中大占大湾区总研究产出的5.4%,优秀研究产出所占份额更高达7.4%。换而言之,大湾区作为生产总值超越韩国的大型经济体,港中大对大湾区的整体研发贡献近6%,充分展现港中大卓越的研究成就,这对于一所在1990年代才正式全面推动研究发展的大学而言,成绩实在令人鼓舞。”

报告又强调合作对推动高质量研究的重要性,它检视了香港及大湾区在研究合作的参与程度,并对港中大的研究协作规模和形式进行个别分析。数据发现,大湾区、香港及港中大与国际伙伴的研究合作比率分别为30.2%、41.1%和42.9%,表示港中大与香港及邻近地区的机构相比,在推动研究协作方面较具优势。此外,在分析港中大的研究协作之发现,港中大有40%的论文是与大湾区的机构合著,其中有60%的论文还有大湾区以外的其它机构参与,反映大学致力于加强大湾区与更广泛地区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岑教授认为:“分析结果突显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并响应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成国际创科中心的期望。港中大将继续致力担当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角色,而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亦再次证明港中大使命‘融会中国与西方’之重要性。”

她总结道:“数据进一步展示我们与大湾区机构合作可产生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报告还分析了港中大的合作伙伴在与我们共同发表论文后的引用影响力升幅,发现有九成港中大合作伙伴的FWCI比值均高于1,即其与港中大合作发文的学术影响力超越其原来的整体研究产出的学术影响力,这表示大湾区机构与港中大的研究合作具有相当价值。其中有机构与港中大的合作研究FWCI较其本身的整体研究FWCI高出6.5倍。”

“这份报告的发布,是爱思唯尔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成果。我们双方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报告去展现大湾区的科研影响力、支持到大湾区科学共同体在科研创新之路上稳步前行,从而让科学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女士表示,“作为既拥有《柳叶刀》《细胞》等全球顶尖学术期刊、又运营着ScienceDirect和Scopus等权威科研数据库、并持续推出AI工具支持多种科研场景的学术出版和科研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以其独特的数字化‘出版内容+信息分析’双轮模式,荣幸能成为大湾区科研生态中的一员,与大湾区科研伙伴一起不断创新。期待科学之花在大湾区结出丰硕的果实。”

有关报告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举行的一项名为“激发新质生产力:香港中文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贡献”的特别活动上发表。该活动邀请了华为全球技术合作副总裁艾超先生以“Joint Design范式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破局”为题主持专题演讲,并获深圳市人民政府派代表出席,与港中大初创企业代表在座谈会上交流意见。

 激发新质生产力:港中大与爱思唯尔报告显示大湾区研发快速增长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研究)岑美霞教授代表港中大向在座嘉宾致欢迎辞,感谢报告对港中大研究影响力的肯定,并表示报告对港中大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激发新质生产力:港中大与爱思唯尔报告显示大湾区研发快速增长

爱思唯尔中国区研究分析服务部主管周鹰鹰博士进行报告发布,并就报告数据进行演绎与解读。

 激发新质生产力:港中大与爱思唯尔报告显示大湾区研发快速增长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研究)岑美霞教授 (右五)、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学生体验)汪宁笙教授 (右四)、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女士(左五)、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主任陈蓉博士 (右三)、爱思唯尔中国区研究分析服务部主管周鹰鹰博士 (左四)、华为全球技术合作副总裁艾超先生 (右二)、深圳市南山区创新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蓝鑫博士 (左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黎晨副教授 (右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创业代表林沛东先生 (左二)、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校外联系及推广)金江先生(左一)一起进行大合照。

 激发新质生产力:港中大与爱思唯尔报告显示大湾区研发快速增长

报告发布会中的座谈会以“大学研究予大湾区的影响与贡献”为主题,由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研究)岑美霞教授 (左一) 主持,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黎晨副教授 (左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创业代表林沛东先生 (左三)、深圳市南山区创新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蓝鑫博士 (右二) 及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女士 (右一) 就学术科研及创作技术应用的议题进行讨论。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