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洒在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公园,第二届天姿牡丹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漫步园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株百年牡丹王"万卷书"。此株牡丹品种源自清代《牡丹二十四品图》记载的珍品,树冠如华盖般舒展,花瓣呈红色层层叠叠,在阳光下闪耀着绸缎般的光泽。园艺专家介绍,这株牡丹王树龄已近百年,此刻迎来全盛时刻,花期不过十余天,宛如穿越百年的牡丹信使。
百年牡丹次第开,一园占尽天下春
除牡丹王“万卷书”外,园内还有多株珍稀牡丹名品——“鸣月”雪白花瓣缀以星点紫斑,晨露轻悬,“凤求凰”牡丹双株相对而立,一左一右,枝叶遥相呼应,诉说着百年不渝的相守之约,"洛神"的粉紫渐变似烟霞漫卷,"点绛唇"玫红色花瓣如美人朱唇轻点胭脂,还有《国色芳华》剧中何惟芳最爱的“琼台玉露”——翡翠色"绿幕隐玉"以及墨色的"黑豹"颠覆传统认知,九大色系牡丹延展成一条锦绣花廊,引得游客频频驻足,手机镜头几乎装不下这份盛大春意。
牡丹自古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代刘禹锡笔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道尽昔年长安万人空巷赏牡丹的盛景;宋代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感叹"天下真花独牡丹",将其推为百花之首;明清宫廷更以牡丹纹样装饰瓷器、织物,寓意"富贵长春"。而今,这份文化血脉仍在延续——古装少女鬓间的非遗绒花复刻古画《簪花仕女图》中的妆饰,市集上的牡丹纹样文创让传统美学触手可及。
园内百年牡丹名品与九大色系近30种珍稀品种共同构成一幅流动的《百花谱》。这些平日深藏专业苗圃的“牡丹顶流”,如今在市区地铁口即可观赏,无需远行跋涉,便能感受“花开动京城”的震撼。
剧迷打卡名场面,一赏国色尽芳华
而在“国色芳华小院”里,剧迷们的快门声几乎未停,同款秋千载着游客轻轻摆荡,感受空气中迎面而来的花香;在另外一个剧迷热门打卡地——“花满筑”里,早早便有打扮成剧中同款妆造的姑娘们换上古时盛装,执扇倚栏,几声快门响,朋友圈瞬间被九宫格美图刷屏。
更令人惊喜的,剧中关键道具也在园内展出。何惟芳大婚时手持的鎏金牡丹团扇,扇面用金丝勾勒出牡丹纹样;蒋长扬随身佩戴的鎏金香囊,镂空处仍隐约透出沉香气韵;还有那对见证主角情缘的傩戏面具,都为这场穿越千年的故事又增添了几分似曾相识。
烟火漫卷市集热,舌尖寻味指尖造趣
到了闲暇周末时,园内市集火热开放,鼎沸人声与香气织就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长卷。非遗手作摊位的绳艺匠人指尖翻飞;唐卡灵感饰品,精心勾勒民族文化,寓意着好运将至。琉璃花瓣耳坠折射着春光,榫卯拼装的木雕让父子搭档埋头研究。彩绘摊位排起童趣长龙,执笔的姑娘在孩子们手上“种”上一朵牡丹,当朱砂点就最后一枚花蕊,便漾开一串银铃般的欢笑。
美食街区的烟火气一片,游客在洛阳老字号“万景祥”的牡丹酥前排成长龙;年轻人举着牡丹花型冰淇淋、鸡蛋仔甜品和棉花糖疯狂摆拍,戏称“颜值与卡路里齐飞”;孩子们举着糖画穿梭蹦跳,空气里甜香四溢。手持导览图的一家三口穿梭如织,集章打卡的嬉笑声与摊主的招呼声此起彼伏,兑换限定礼品的队伍蜿蜒数十米,摊主忙得头也不抬:“开摊两小时补了三次货,明年一定要多备货!”
园内的咖啡花园应景推出牡丹主题下午茶,将雅致氛围延续至味觉体验——茶点以牡丹花瓣点缀,搭配特调的紫藤花园咖啡。游客落座于花丛旁的露天座椅,品咖啡、赏牡丹,藤影摇曳间恍若置身文人雅集,别有一番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意趣。
暮色降临,牡丹园的夜晚被灯光点亮——枝头垂下暖黄色灯串,为百年牡丹蒙上一层柔光。白日的牡丹在夜色中轮廓朦胧,月光与灯光交织下,花瓣泛着莹润光泽;小径旁的地灯将牡丹花纹投射在地面,每一步都像踩在绽放的花影上。不远处,悬挂的仿古灯笼随风轻摆,与树梢灯串光影交织,衬得夜访花丛的游人衣角也沾了几分诗意。
这场持续至5月5日的牡丹盛宴,正在用创新的方式诠释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胡同大爷到外国友人,从古装迷到遛娃党,太阳宫天姿牡丹节俨然成为了一间文化会客厅。五一假期将至,不妨来太阳宫牡丹节,在市区就能感受"花开动京城"的震撼,体验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特别提醒,百年牡丹王与珍稀品种的花期有限,盛放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五一假期,错过就要再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