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筑牢新能源汽车安全基石--- 铜材料的作用(下)

资讯 TOM    2025-07-08 12:43

GB38031-2025的实施,正在深刻重塑动力电池产业链,迫使企业将材料的基础性能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铜材在安全与可靠性上的不可替代优势,正驱动其在关键核心部位的应用深化与创新:

高压连接系统: 800V高压平台的加速普及对连接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铜材因其顶级的导电性和低接触电阻,成为高压母线(Busbar)、高压连接器核心导电部件的首选。其高熔点(1083°C)也为潜在的电弧故障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冗余度。多款新能源汽车车型的800V架构中,核心高压回路采用了高纯度铜排。

安全防护结构: 铜材在电池包防爆阀、定向泄压通道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利用其良好的塑性和可加工性,可设计出在特定压力下精准开启的泄压结构,及时释放热失控产生的气体和压力,引导火焰和高温物质远离乘员舱,是热蔓延防护的重要一环。某国产新型电池包中特殊的铜合金泄压阀设计是其安全性的关键要素之一。

精密传感与监控: 高纯度铜是制造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如分流器)的基础材料,其稳定性和线性度对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精准监控电池状态、实现早期热失控预警至关重要。这一功能直接关联新规对早期预警的要求。

理性看待成本,全面认识材料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诚然,铜材的初始采购成本高于铝材。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这一对安全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必须从全生命周期成本(LCC)和系统价值角度进行综合评估:

降低能量损耗: 铜的低电阻特性意味着在相同的电流传输条件下,其焦耳热损耗显著低于

铝。在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内,这部分节省的电能累积可观。研究表明,在大型电动巴士的电池系统中,采用铜质高压连接系统相比铝系统,每年可减少约1-2%的额外电量损耗。

减少热管理负担与能耗: 铜的高效导热能力使得热管理系统能以更低的能耗(如冷却泵功率、风扇转速)维持电池在最佳温度窗口运行,提升了系统能效。

降低故障率与维护成本: 铜材卓越的机械强度、耐疲劳性和耐腐蚀性,大幅降低了连接松动、接触电阻增大、结构件失效等故障风险,提高了系统的免维护性,减少了售后维修和更换成本。

延长使用寿命: 可靠的结构与电气连接是保障电池系统达到设计寿命(如8年或80万公里)的基础。铜材的稳定性为长寿命电池包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规避重大安全风险: 这是铜材价值最核心的体现。提升安全性能,避免因热失控等严重事故导致的车辆损毁、人员伤亡以及随之而来的巨额赔偿、品牌声誉损失和法律风险,其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无法估量。

支撑高端品牌安全形象: 对于追求高端定位的汽车品牌,采用铜材作为关键安全部件,本身就是对产品安全承诺的有力背书,是塑造品牌安全形象的重要支撑。

技术创新正在不断优化铜材应用的成本结构:

铜铝复合材料: 在汇流排等既要求高导电又需轻量化的部件中,铜铝复合材料(如铜包铝、铝铜复合排)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平衡,已在行业广泛应用。

薄壁化与轻量化设计: 通过CAE仿真优化和高精度制造工艺(如冲压、蚀刻),在保证性能前提下减少铜材用量。

先进连接工艺: 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摩擦焊等先进工艺的应用,提高了铜材连接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制造成本。国内主流电池制造企业已经在最新产品中采用超薄铜箔激光焊接技术,大幅降低了连接电阻和材料用量。

在安全至上、可靠为本的新能源时代,铜材料正在持续助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

筑牢新能源汽车安全基石--- 铜材料的作用(下)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的出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是严峻挑战,更是推动技术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铜材料,这种蕴藏于地球亿万年的古老金属,以其与生俱来的卓越物理与化学特性,正在新能源时代的核心安全领域焕发新生。

理性认识并充分发挥铜在导电、导热、机械强度及耐腐蚀性上的核心优势,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关键命题。从材料供应商的高纯度铜箔、高性能铜合金研发,到电池企业的铜质热管理集成方案、结构安全设计,再到整车厂对安全标准的严苛把控和成本效益的全局考量,唯有深度协作,才能将铜材料的“安全基因”充分融入电池系统的血脉之中。

随着固态电池、更高能量密度体系的发展,对热管理和安全防护的要求将只增不减。铜材料,这一构筑安全基石的永恒金属,必将在守护每一次绿色出行的征程中,持续闪耀其独特而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飞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