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总有青年逆光前行;在科技强国的浪潮中,一代人正悄然领跑。由腾讯新闻出品、中国名酒剑南春独家冠名的《强国青年说》第四季重磅回归,节目将于2025年7月14日正式上线。本季以“未来奇遇季”为主题,聚焦中国科技最前沿,讲述Z世代青年如何在实验室、田野、以及无垠星空中,以热爱为炬、以表达为器,投身科研现场,点燃科学精神,为国家科技自信注入澎湃青春底色。
第四季节目内容与形式全面升级,首次引入“AI助理主持人”,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辅助知识演绎与现场互动,打造一场“沉浸式科普 + 青春表达”的复合体验。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代表走上“青年主讲台”讲述一个个鲜活的科研故事,展现国内前沿科技的研究进展、落地场景及社会价值,传递青年一代的科技自信与创新活力。
群像涌现:他们,就是强国青年的模样
青年群像,是《强国青年说》第四季最动人的篇章。他们活跃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两端,以一次次试验与突破,定义“科技报国”的青春答卷。
来自北京大学的“追星者”刘博洋,用16次失败换来一帧帧珍贵的中国空间站影像。为此,他曾手写程序、改装货车、奔赴荒野,只为让普通人也能仰望星空。他说:“传播科学的意义,不亚于一篇论文。”如今,他将这份热爱投身国家太空安全建设,用平民设备守护国之重器,见证民间科技力量的边界。
如果说刘博洋是仰望太空的目光,那王清宇便是贴近地面的执着。来自重庆理工大学的他,两年间攻克“扑翼飞行”这一世界性难题。在川西雪山下,他顿悟“科研的高峰,就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他和团队用“矢量扑翼动力转向”技术,让几克重的微型飞行器,从设想慢慢变成现实。他们证明,小体量也能飞出大未来。
在更“热血”的战场上,西南石油大学的铁人战队则将科技变成一种竞技艺术。他们在RoboMaster赛场上操控“钢铁洪流”,将人机协作化作战术与默契。他们说:“机器人不会笑话你,它只会默默成全所有天马行空。”从一次次失败中站起,他们不仅练成技术,也练出了团队信任与科研的热爱。
精神内核:讲的不只是科学,更是中国青年的底气
在这群人身上,我们看到科技不只是冷冰冰的算法与结构,更承载着青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时代责任的回应。
比如陈景毅,致力于用“软硬结合”的科技创新破解2000万用餐困难老人的困境。他将实验室的精密算法带入养老院,致力于用更柔软、更安全、更低成本的科技,让不能自理的老人也能体面吃饭。为攻克喂食精准度的世界级难题——“鸡头稳定”,他挑战用原创算法替代昂贵的万元传感器,只为每一口饭能稳稳送达。相比冷冰冰的技术堆叠,他更看重“柔软”“安全”与“低成本”,让科技真正落地、惠及更多老人。他尽管深知研发之路漫长艰辛,“可能需要无数次尝试”,但想到老人眼中因便利而重燃的光亮,他坚定地表示:“这份跋涉,值得。”陈景毅正用柔软而坚韧的科技力量,回应着时代的“银发焦虑”。
与他一样走进“人群中”的,是清华大学的张宁宁。她用“冷酷小咕”的身份创作知识短视频,凭借真诚表达赢得百万播放。但比起流量,她更在意那些留言:“听懂了”“帮大忙了”。她曾主动前往县城中学支教,学生的激动与泪水让她更加坚信:真正重要的,不是“清华光环”,而是是否在做值得被看见的事。她始终关注教育不均、情绪困境,用知识与表达温柔回应社会。
彭程,作为《黑神话 悟空》的场景构建师,则将镜头转向文化的根脉。他用数字技术复原千年文明——扫描古寺彩塑,重建文物三维结构,打造数字资产库。他说:“我的‘葫芦’,装的是让文明续命的数字密码。”在他手中,飞天壁画、青铜纹饰、榫卯结构化为数字资产,走出博物馆,走进游戏、服饰、设计、科技之手,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当代表达的生命力。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而这一代青年,选择以科技回应时代。
他们不仅仰望星空,更在热气腾腾的现实中扎根发芽——在顶尖技术与脚踏实地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坐标。他们用专业回望未来,以真诚回应社会,把科研热情注入时代命题,让科技成为表达的方式,也让自己成为时代的主角。
强阵容加持 × 多平台联动,激活科技青年主场
《强国青年说》第四季,不止讲科学,更讲青年之志,时代之责。本季节目特别邀请三位极具影响力的新知推荐官——李永乐、庞博、高庆一,跨界汇聚理性课堂、脱口秀表达与前沿媒体洞察。他们将与节目主持人蒋昌建共同出镜,与青年榜样深度对话,解读科技精神、碰撞人文思考,传递青年之志与时代之责。
由腾讯新闻出品、中国名酒剑南春独家冠名的《强国青年说》第四季节目,将在腾讯新闻、腾讯视频、微信视频号首发,并独家登陆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合作平台,新浪娱乐、微博娱乐、微博纪录片担任首席合作媒体,全平台联动释放青年科技表达的传播力与社会影响力。以青春之名,赴科技之约。腾讯新闻《强国青年说》第四季·未来奇遇季,即将正式启程。7月14日,预约收看节目,一起见证Z世代的强国梦想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