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北研科转(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人工智能特训营(第一期)”第二次融合课暨结业典礼,在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隆重举行。南昌市政数局局长李鑫、南昌市科技局副局长胡辉勇、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院长刘谋斌、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成名、高新区科经局软件科石亮红等南昌市领导出席,32位企业家学员与专家老师们围绕人工智能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展开探讨。
北大南昌院成名执行院长在致辞中提到,人工智能既是时代机遇,也是转型挑战。当前,北京大学多个异地科研机构正通过北研科转平台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景,人工智能特训营从一百多位报名企业家中遴选出32位企业家,历经一次特训课、两次融合课的一个月系统性学习,已扎实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知识。未来将依托北大科研院所的雄厚的学术资源与北研科转平台的人工智能顶尖专业团队,为企业家学员搭建AI行业模型培育和投资的平台,有效助力企业成为AI技术变革的实践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他强调,首期人工智能特训营学员是“播下的种子”,期待在各地、各行业“开花结果”。
人工智能特训营第二次融合课围绕AI+科研服务、AI+智能停车服务、AI+中文编程PLC、AI+大集成服务、AI+电力设备检测五大主题展开。来自上述五个行业的企业家学员分别介绍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对“人工智能+”的明确诉求。在小组提问、小组讨论和融合课环节,专家小组和企业家学员就上述场景的“人工智能+”可能路径及投资价值展开深入探讨。融合课有效加深了企业家学员对人工智能技术及“人工智能+”实践路径的理解,现场问答与讨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
人工智能特训营于5月20日启动报名到7月5日结业,为期1个多月。期间共有一百余家企业参与报名。班主任、副班主任与所有报名企业开展了百余场线上交流沟通,最后经专家论证,遴选出32位行业先锋企业家,成为首期人工智能特训营的学员。
6月6日,人工智能特训营正式开营,特邀三位专家为企业家学员们系统讲解培育人工智能行业模型的宏观政策、实践路径与投资回报逻辑。开营后的两周内,人工智能特训营各组组长、班主任及副班主任迅速开展密集的融合一对一交流工作,专家小组深度了解企业与项目实际情况,从专业维度为企业家学员提供战略规划方向及AI培育路径建议。
6月21日与7月5日的融合课上,11位拥有优质场景的企业被选为融合课案例,分享了各自的实践探索,涵盖AI+科研服务、AI+大集成服务、AI+软件、AI+文旅、AI+智能停车服务、AI+智慧洗车、AI+律师出海、AI+医药装备、AI+精密工业、AI+中文编程PLC、AI+电力设备检测等多个场景领域。
首期人工智能特训营不仅是知识的讲授和认知的传达,也承担着推动行业模型加速落地的重任。作为典型成果案例,北大信研院智能物联软硬件产业化推广实验室主任易海明、北研科转平台CEO张乐、杭州秘影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乘龙分别代表三方签署持股协议。这是北大科研体系和北研科转平台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取得的关键成果,也是秘影软件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积极探索行业模型迈出的坚实一步。此次合作标志着北大科研/科转实践探索出的商业闭环得到验证。
签约现场
北大信研院智能物联软硬件产业化推广实验室主任易海明宣讲了北大科研/科转政策,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说明,北大体系构建的“科研定制辅导+联合持股+联合研发”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是清晰而有效的。他呼吁企业家学员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主动融入北大体系,积极争取政策和资本支持,加速开发人工智能行业模型并推动企业与行业AI转型。
随后,多位企业家学员和北大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发表感言分享,企业家学员感谢人工智能特训营带来的认知重塑,专家学者对企业家学员应用人工智能和开发行业模型提出殷切期待。
在最后的结业典礼环节,北大南昌院、北大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北大信研院、北研科转平台的专家老师们分别为32位企业家学员颁发人工智能特训营结业证书。上述企业家学员经过一个月的密集学习、深度沟通和主动思考,已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已具备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应用于产业场景的前沿探索能力。后续,北大科研院所将进一步搭建产学研生态圈,组织有意向、有实力的企业与北研科转平台深度合作,推动种子轮参股和研发的落地。北研科转平台将加速种子轮参股开展数据模型、行业模型、垂直模型等领域的AI企业,持续助力企业完成AI战略规划、股权规划、战略融资、纵向项目等1+7的内容,为涵育一批北大科技生态企业探索出成果转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