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印发《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通知,明确该管理指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全面施行。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动物运输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对提升动物福利水平具有多维度的积极意义。
《指引》第三条明确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设置指定通道时,必须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安全便民、管理可行的基本原则,综合考量本省份及周边区域的动物疫病流行情况、高速公路路网布局、畜禽流通规律、现有检查站基础设施资源、监管执法力量配备以及工作条件保障等多重因素,科学提出本行政区域内指定通道的设置和调整建议,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正式公布,确保通道设置既符合防疫要求,又不影响正常运输效率。
在核心职能方面,《指引》第六条详细列举了指定通道检查站的五大工作任务。首要任务是严格查验运输环节的法定要件,包括动物检疫证明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畜禽标识的完整性、动物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的备案资质等,同时现场检查运输动物的健康状况,确认运输行为是否符合国家调运规定;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记录制度,通过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系统的指定通道信息化模块,实时生成并上传监督检查信息,实现全程可追溯;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检查站将依法依规采取处理措施,一旦发现疑似染疫动物,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此外,检查站需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实际需要,对过往动物运输车辆进行规范消毒,切断疫病传播链条;同时可根据当地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需求,承担其他相关的动物疫病防控任务。
为确保检查站规范运行,《指引》还要求建立全方位的工作制度体系,涵盖日常监督检查流程、防疫消毒操作规范、动物疫情报告机制、信息登记上传管理办法以及违法线索移交程序等,形成闭环管理。在透明度建设方面,检查站需在醒目位置公示主管部门名称、具体工作职责、检查执法程序、工作人员身份信息及行为规范准则,以及社会监督电话等内容,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世界爱犬联盟中国区域总监刘媛媛分析认为,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管,不仅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同时也对各种违法违规的运输行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效应。
例如,《生猪运输管理技术要求》国家标准(2024 年实施)规定运输途中需合理安排休息点,补充饲料和饮水,并控制车厢温度在适宜区间;《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犬和猫产地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3]16号)规定,调运犬、猫必须逐只按规程实施产地检疫,逐只出具检疫证明。
同时,对于违规调运动物实施 “就地处理,不得劝返”,并追究货主和承运人的法律责任。这种高压态势倒逼从业者遵守动物福利规范,减少因投机行为导致的动物虐待(如超载、长时间断水断食)。
这一分析也得到了三农专家和相关伴侣动物保护业内人士的认可。
作为长期聚焦犬猫福利,推动禁食犬猫立法的公益组织,世界爱犬联盟认为,指定通道检查站制度将成为我国动物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法治手段遏制针对伴侣动物的伤害行为,潜移默化地提升全社会的动物保护意识,为犬猫等伴侣动物创造更安全、更人道的生存环境。这一举措将推动伴侣动物保护工作进入更加规范、科学、法治化的新阶段,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