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难。从沈阳到济南,跨出校门来到企业,他深入一线认识了这个行业,从北京到南通,一路往南的研发前行之旅缓缓展开。
守业难。曾经,一场来自上市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导致公司设备被法院查封,三年半内,打了七场官司,让刚起步的公司雪上加霜。
一段人生,数十载春风冬雪,波折磨砺,跌倒后,他站起身再度向前,方成就如今事业宏图。
在中国医药行业的宏大叙事中,企业的成功路径各不相同。南京正大天晴的田舟山以绝地求生的魄力深耕心脑血管领域,山东罗欣药业的刘保起凭借非凡的战略眼光成功回归A股上市。而江苏万高药业(以下简称万高)的创始人姚俊华,则带领企业走出了一条以“韧性”为底色的发展路径——在长达21年的马拉松中,从专利诉讼的泥潭中胜出,在行业集采的寒冬里逆势投入,最终构筑起“仿创结合”的坚实护城河。
艰难起步:在困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2004年,万高药业在江苏南通成立。与许多初创制药企业一样,万高一度陷入“无批文、无品种”的困境,只能依靠代工维持生存。“那四年,我们像是在谷底行走。”姚俊华回忆道。与上市公司专利纠纷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注定无法走远。正是这种危机感,为万高注入了“研发先行”的基因。
与康刻尔陈用芳临危受命的戏剧性转折不同,姚俊华的创业历程更像一场马拉松。2009年,属于厚积薄发的起始,公司研发的十几个产品陆续取得批文,几个高血压品种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员工从几十人增长至300余人。这段平稳发展的阶段,为万高后来的转型积蓄了力量。
逆势突围:在集采寒冬中点燃创新之火
2019年,医药行业迎来分水岭。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行让仿制药利润断崖式下跌,许多企业收缩研发投入以求自保。然而,姚俊华却在这一年做出了三个看似逆势的决策:加大仿制药研发、启动创新药布局、升级产能体系。
“当时业内对仿制药的信心降到了冰点,但我们认为,越是无人敢投的时候,越是机会。”姚俊华说。这一思路与诺诚健华崔霁松“在冷门领域做差异化创新”的策略不谋而合。通过改造老旧口服固体制剂车间,新建现代化的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口服液车间、滴眼剂车间、外用制剂车间,万高将产能提升近10倍,同时仿制药批文数量跃居行业前列。
双轨战略:用仿制药“养”创新药
提到未来的规划,姚俊华将万高的战略总结为“仿制药保生存,创新药谋未来”。在高血压、糖尿病、骨科等领域,万高通过“多品种战略”应对集采冲击,确保在仿制药的“微利时代”依然能凭借成本和规模优势占据市场,为创新药的研发输送资金“弹药”;另一方面,坚定执行创新药是“发展之本”的理念,万高首个创新药有望明年年底获批,第二、第三个创新药也进入研发关键阶段。姚俊华坚信,创新药能为万高打造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药品研发周期长,仿制药要3~4年,创新药甚至需要10年。如果2019年没有果断转型,我们可能已被时间拖垮。”姚俊华坦言。这种长线布局的定力,来源于万高这艘巨轮掌舵人的韧性底色——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得到花开。2019年到今天,万高已经取得了近50个仿制药批文,第一个创新药今年7月申报NDA,在药智网发布的2025年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中,万高排在至第32位;在全国4千多家制药企业中,万高的过评品种数量排在第27位。
超越商业:将“健康”融入企业基因
姚俊华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这位在沈阳药科大学攻读专业、曾在国企、外企、民企辗转多年的创业者,始终将“让百姓用得起药”视为初心。“百种常用药,万高精心造”的口号提出不仅仅是姚俊华作为一名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坚守的底线基石,更是他脚踏实地实施“以实业守护健康、以责任反哺社会”企业理念的生动诠释。
2025年,万高赞助苏超联赛的举动引发关注。姚俊华解释:“制药与体育的本质都是守护健康。我们不仅是药品制造者,更要成为健康生活的倡导者。”作为一名研究型企业家,在姚俊华带领下的万高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和“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通过“体育+健康”的融合创新,推出了全新家庭用药健康IP“万万家族”赋能全民健康事业。而这一契合政策调性与市场步伐的举措,也为企业的市场销售额提供了助力。与“苏超”的南通队的深度捆绑,让万高的网络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这艘停泊在南通的船艇,终将会一路启航乘风破浪。
从代工求生到仿创结合,从单一产品到多领域布局,万高药业的21年折射出中国医药企业的一种典型成长路径:没有惊天动地的逆转,却有步步为营的坚韧。姚俊华常说:“把企业做好,就是最大的爱国。”这句话背后,是一位实业家对行业规律的敬畏,以及对时代责任的担当。
如今,万高距离“百种常用药”的目标仅一步之遥,创新药的曙光也已初现。姚俊华和他的团队依然在奔跑,正如中国医药产业无数坚守者一样——他们的故事或许不够跌宕,却用实干与坚守共同筑成了行业发展的坚实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