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zone
微博
微信
在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场安全运行始终是行业关注的核心议题。鸟类撞击飞机的事件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飞机引擎、机身结构等关键部件造成损害,甚至引发航班延误或安全事故,给旅客出行和航空运营带来潜在风险。全球范围内,鸟击事件每年导致巨额经济损失,如何有效防控这类风险,已成为机场管理的重要挑战。传统上,机场多依赖人工巡查、固定摄像头和超声波设备进行驱鸟作业,但这些方式在覆盖范围、响应速度和持续作业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例如,人工巡查受天气和时间限制,在夜间或雨雪等恶劣环境下难以持续执行;固定设备则往往只能针对局部区域,无法灵活应对鸟类活动的随机性和迁移性。这种模式效率较低,且可能因响应延迟而增加安全风险。
随着智能科技的深入应用,机场驱鸟作业正逐步迈向智能化与自动化。近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飞行区正式投入使用了一套智能驱鸟机器人系统,该系统自今年10月1日上线以来,已稳定运行至今,标志着驱鸟作业进入新阶段。据了解,这套系统由申昊科技研发,融合了高精度传感、自主导航、声学驱鸟与移动灭虫等多种技术,旨在通过创新解决方案提升机场安全运维水平。
系统具备多项核心功能,包括自主巡检、声学驱鸟、移动灭虫和后台管控。自主巡检功能通过履带式动力装置,沿预设路线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巡查,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覆盖飞行区关键区域;声学驱鸟模块可远程控制音波驱鸟器,以非侵入式方式高效驱赶鸟群,减少对机场环境的干扰;移动灭虫功能利用灭虫灯诱捕昆虫,从源头上切断鸟类的食物链,降低其滞留概率;后台管控系统支持实时监控、任务调度、数据分析与远程维护,使运维人员能够及时优化策略,提升整体管理效率。这些功能的结合,使系统不受恶劣天气影响,能够全天候不间断作业,大幅提高了驱鸟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
这一技术的落地,是智慧机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机场运维正朝着无人化、自动化和数据化方向发展。智能驱鸟机器人系统不仅解决了驱鸟这一具体问题,还为其他安全运维场景提供了参考,例如跑道监测或设备维护。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类似系统有望在更多机场推广,为航空安全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申昊科技作为研发企业,长期专注于工业检测与智能运维领域,其产品已应用于多个行业。在智能驱鸟机器人项目中,该公司整合了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旨在通过创新解决实际运维问题。企业方面表示,该系统基于机场实际需求开发,经过多次测试和优化后上线,旨在为行业提供更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行业专家指出,这种合作模式体现了科技与产业的协同,有助于推动运维模式的升级。
智能驱鸟机器人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成功运行,是一次技术应用的有益尝试。它以实际案例证明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提升安全运维效率方面的潜力,同时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参考。在航空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这类技术有望帮助机场构建更高效、可靠的安全体系,推动整个生态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