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女”,是一位女性交叠双手跽坐的形象,娴静端庄,合乎古法礼数;而“神”和“电”的写法一致,这是因为在先祖心中,闪电是来自天神的愤怒,所以用闪电的形状代替天神。
现在的流行语中,“女神”是指那些被人爱慕、暗恋甚至迷恋的女性。在中国众多博物馆文物中,真正能为“女神”代言的,非敦煌“飞天”莫属。
原本,“飞天”是一双“虐狗”夫妻
在古文化中,“天”是对神的尊称, “飞天”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人和乐舞天人,其形象来自印度神话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让他们家喻户晓。
紧那罗(左)与乾闼婆(右)的艺术形象(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闼婆是诸天伎人,为诸天作乐,紧那罗是天乐神,是天宫中最能歌善舞的人。他们夫妇二人形影不离,超级恩爱。
“飞天”是“美人” ,不是“美女”
“飞天”形象的来源,注定他不全是“女神”,其中,也有从乾闼婆演变来的男子形象。
最早的敦煌“飞天”出现在十六国北凉时期,当时洞窟较小,窟形简单,“飞天”多为动作僵硬的男性,身体呈“U”形,和“女神”的柔美完全不搭边。 (代表性莫高窟:268、272、275窟)
以男性形象为主要特征的曲腿飞天(北凉 莫高窟272窟窟顶 南坡)
到了北魏时期,“飞天”渐露中原风,体态轻柔,出现男转女趋势。(代表性莫高窟:251、257、259、260窟)
释迦说法图飞天(北魏 莫高窟260窟 北壁)
北周时期,“飞天”多为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造型更加重视音乐和舞蹈的表现,乐舞相随,“小荷渐露尖尖角”。(代表性莫高窟:296、428、290窟)
北周 莫高窟428窟 内景
隋代是敦煌飞天绘制的鼎盛时期,三十余年建造洞窟百余,也是莫高窟遗迹最闪光的阶段。此时的“飞天”大多为中原女性造型,或面相清瘦,身材修长;或丰肌丽质,婀娜多姿,眉宇含情,艺术表现力非凡。(代表性莫高窟:244、390、305、420、276窟)
天宫伎乐飞天(隋莫高窟390窟南壁)
唐至五代,敦煌艺术日渐成熟、定型,并趋于程序化。唐代飞天造型由天人转换为宫娥舞女,多现世俗风情,敦煌石窟呈现出空前辉煌的局面,现存唐代洞窟236个,占全部洞窟的一半。(代表性莫高窟:329、331、320、271窟)
散花飞天(初唐莫高窟322窟西壁龛顶)
五代时期,飞天数量大大减少,有的洞窟甚至不绘。飞天造型全为女性,头梳单髻、颜面秀美、朱唇微点、情态婉委、帔巾飘逸 ,一派净土仙女模样。但已不如唐代时富丽。(代表性莫高窟468窟、61窟、100窟、98窟)
散花飞天(五代莫高窟468窟西壁)
宋代、西夏和元代,敦煌壁画进入晚期,飞天形象大多为女性和童子。飞天绘制也逐渐衰落,壁画上美丽动人的天宫乐舞也随之谢幕。
还有三位“女神”藏在中国的博物馆中
1、妇好的“青铜鸮(xiāo)尊” (藏于河南博物馆)
青铜鴞尊于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为商后期的青铜器,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鸟形铜尊。
青铜鴞尊的主人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甲骨文)可查的女英雄。妇好出身贵族,容貌非常美丽,而且擅于作战,立下了赫赫战绩,深受武丁的宠爱。在已发现的15万件甲骨片中,至少有200件提到“妇好”。由此可知,妇好在商王武丁生命中有多么重要。
鴞,又叫猫头鹰。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昼伏夜出、击而必中的猫头鹰是“战神”的象征。用猫头鹰造型制作青铜尊,昭示妇好的英勇再恰当不过。
2、武则天的“武后绣裙” (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
20世纪80年代末期,陕西法门寺地宫发掘的武后绣裙,这也是女皇武则天现存于世的唯一一件丝织衣物。
提到中国“女神”,必须有武则天。对很多人而言,武则天不仅有美丽容颜,还有她出众的才华、过人的魄力,她是古代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纪最大的一位女统治家和最长寿的皇帝之一。
武后绣裙大部分金丝线的细度为0.06毫米,相当于发丝的1/3,是唐代用手工捻锻出来的,特别精妙。正是这些镶嵌在织物中的金线,阻挡了时光的侵蚀,让我们在一千多年后还能够一睹唐代丝绸的真容。
3、杨玉环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香囊外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香囊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
作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传说中的杨玉环有“羞花”之容。因为贵妃喜欢跳舞,唐玄宗命人专门打造了一个银香囊,希望贵妃不仅可以随时将之佩戴在身,还能伴香起舞。马嵬坡一役,唐玄宗忍痛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后来玄宗重返京都,密令改葬。当挖开旧冢时,发现裹尸的褥子以及尸体都已经腐烂,唯有香囊还好好的。
读懂中国,从读懂百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