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新内容形态、人才挖掘、IP孵化…动作频频的短视频正给传媒业带来哪些影响?

资讯 TOM    2019-07-15 15:55

根据5月27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到6.48亿;

根据7月9日抖音在首届抖音短视频影像节启动仪式上的数据披露,截至2019年7月,抖音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3.2亿。

新内容形态、人才挖掘、IP孵化…动作频频的短视频正给传媒业带来哪些影响?

如今,短视频已经成为网络视频的主力军,占据中国网民上网总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8.3%,使用时长、用户规模全面反超长视频,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一大应用类型。

数据当前,我们必须对其保持更高的关注度。以这篇文章为原点,1号将持续推出关注短视频领域的4篇文章,深度聚焦短视频正在影响的当下,即将影响的未来。

1号对未来的中国影视行业有一个基本判断——

未来,在中国的大文娱格局下,将会形成两大脉络:

其一,是基于大屏的长视频,它会越来越往视听震撼、仪式感强的方向发展,继续延续百年横屏影视文化的经典之路,呈现集体文化的景观;

其二,则是基于小屏的短视频,它会越来越往社交性、互动感、看玩用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开辟一条独属于小屏的新型视听语言,1号尤其看好竖屏的小屏视听语言上的发力,以此呈现个体文化的极致。

1号观察到,在近日以来,短视频领域动作频频、加速明显,并且相当有章法地沿着两大方向进行开疆拓土——一面,是基于单点作品的深耕;另一面,则是基于整体生态的培育。

1、单点作品深耕:以《每个我》为例的短视频内容探索

2019年5月1号发起了「1号竖屏月」。

这里需要简单为读者朋友梳理一下「短」与「竖」的关系。竖屏作品必须短,因为它要满足用户在小屏端「抖一抖」的生理需求;短的作品最好竖,因为它节约了用户翻转手机的时间成本。因此,「短」与「竖」在小屏之上,是天然的「姻亲」。

彼时,我们对国内外的短竖屏作品都进行了一番较为彻底的摸底。稍微遗憾的是,虽然我国短视频UGC的发展程度不逊色于国外,甚至更为热络,但是我国短视频PGC和OGC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国外。

在我们的案例研究中,仅有几部屈指可数的短竖视频作品。

然而,近日,当1号继续对此话题进行追踪,则留意到抖音推出了一部短竖屏内容《每个我》,在目前仍是蓝海的短视频领域内,它呈现了很强的突破性 :

首先,对于「短」而言,它采用了半纪录半采访的模式,显著提高了短视频的信息承载量。

对于短视频作品的创作而言,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既信息量大又叙事完整,既人物饱满又不显混乱。在这点上,《每个我》处理得非常到位——

在拍摄上,它通过外景跟拍+人物采访的两种模式,进行无缝穿插;

在视角上,它选取了同事、亲友、达人自己等多个不同人物视角,从事业、亲情、理想、成长的多个认知层面,进行一个达人人物的建构。

新内容形态、人才挖掘、IP孵化…动作频频的短视频正给传媒业带来哪些影响?

观摩《每个我》目前上线的3期节目,可以看到短竖综艺相较长横综艺的一大特征就是后期剪辑的逻辑跳跃更大,但通过快速剪辑的手法则从上述的不同拍摄手法、不同视角、不同人物,拼接成一个能在5分钟内抓住观众的人物形象。

其次,对于「竖」而言,它则量身为其开发了一套适配的短竖内容视听语言。

比如分屏,在一个画面中同时呈现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分屏画面,运用的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首期节目,节目用三个分屏展现了本期人物毛毛姐的三个身份——多余、毛毛姐、余兆和,其中,「多余」和「毛毛姐」是他的抖音人设,而「余兆和」则是他的本人真名。分屏的运用,瞬间强化出了这位达人多面性的人物特色;

新内容形态、人才挖掘、IP孵化…动作频频的短视频正给传媒业带来哪些影响?

又如「录屏」,但这又不是PGC的简单「录屏」,而是类似于「录屏」的手机元素的运用。比如,以手机视频第一视角拍摄人物,展示视频通话界面或社交软件界面,人物与屏幕同时展现等等。这些人们日常在运用手机竖屏之时耳熟能详的视觉画面,被有机地运用到《每个我》之中,比如第二期节目李佳琦展示淘宝页面、展示抖音作品,这种「类录屏」的内容成为别具一格的竖屏视听语言。

最后,对于「平台」而言,它也找到了适宜于传播平台的内容类型——达人志。

平台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部好的内容,一定需要符合平台的传播规律。这也是1号认为《每个我》最为出彩之处,它找到了当下最符合抖音官方出品的站内短竖内容的切入口——

抖音站内目前最火的就是各个品类的达人,他们成为这个内容生态中的「明星」,《每个我》半纪录半采访的模式可以类比长综艺中的真人秀,能够将达人重新包装、强化特质、赋予人设、塑造情感、强化内容,以一个更加丰富的样貌再度认知。

由此,便能产生《每个我》这部作品与这些达人已然在抖音沉淀作品的双向引流——达人粉丝有更高驱动力观摩《每个我》,了解达人除了技能点之外的品格、经历、生活,而他们也可能借着《每个我》看到此前尚未关注的达人,由此引流到达人的抖音作品的关注之上。

这番从内容类型、到视听语言、到平台运营的创新,不但在短竖视频PGC生态尚未完全建立的国内是一个先驱作品,即使放眼全球也是相对领先的——

目前,国外的短竖PGC作品侧重于资讯、广告、体育,其中资讯领域由于BBC、NBC等强于资讯的传统媒体的入局而有非常成熟的建树,然而在竖屏剧综领域,目前发展也仍处起步阶段,国内外在此有望一较高低。然而,基于UGC活力国内高于国外的前提之下,《每个我》所探索的达人志的短竖模式可能是一个对比国外更加行之有效的内容形态。

2、整体生态培育:以奖之名,拉动活力

1号观察到的另外一个趋势,则是近两个月以来,短视频奖项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2019年6月19日,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发起短视频单元,这无疑证明了短视频在影视行业当中已然成为一个「显学」;

2019年7月9日,抖音在京启动首届抖音短视频影像节,并发起金映奖,面向全网征集作品,最终的获奖者将能够入选抖音的金映计划,获得与知名导演合作、签约国内顶级影视公司的机会。

新内容形态、人才挖掘、IP孵化…动作频频的短视频正给传媒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号认为,这些奖项的设立、举动的推出,无疑都是以奖之名促进人才、资源、机构更加迅速地朝着短视频领域聚拢,加速生态的建构和行业的发展。随之会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有三个方面——

其一,它将成为新人挖掘的重要来源。

诚如青年导演、上海电影节「短视频探索」单元评委麦子所言:「短视频与短片为青年导演试水创作提供了机遇。因为不管从资金方面还是创作环境来说,一部长片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非常浩大的。青年人如何界定这个创作主题是否适合自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短视频试水。」

当然,这个「新人挖掘」,1号认为不仅仅在于青年导演,而是包括了导演、演员、音乐、剪辑等全方位工种,所以,我们也在抖音的短视频影像节中看到了包括故事、纪录、动画、音乐、创新和两条商业定制赛道的共计7个赛道,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剪辑奖、最具内容力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表演奖和最具技术创新奖等多种侧重专业能力的奖项,便是为了全方位挖掘新人的目的。

其二,它将成为未来IP孵化的新来源。

目前,国内IP孵化的第一源头是小说,其次漫画、动漫、游戏。而短视频,可能将会成为下一个IP源头。由于奖项刚刚建立、模式刚刚形成,所以尚未有支撑的实例,不过1号与业内不少影视公司交流之后,都非常看好这一前途。

我们可以用一相关案例进行推演。以《调音师》为例,最早这是一部诞生于2010年的短片,由于反响热烈、呼声很高,于是在2018年由这个短片IP延展出了长篇电影。以此类推,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短视频作品的成熟,这一模式有望成为IP开发的一个新路径——一旦一个创意、概念在短视频中行之有效,就能考虑进行电影、电视剧等长篇化的开发。

新内容形态、人才挖掘、IP孵化…动作频频的短视频正给传媒业带来哪些影响?

其三,它也将成为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宣发方式。

目前,由于短竖视频人才与条件都尚未成熟,虽然近年以来用于各方投入在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端的宣发资源越来越多,但仍是以「伪竖屏」为主的简单加工——基于原本物料进行简单裁剪、配音。

然而,当短视频有了更多的专业人才储备,有了更强的内容创作实力,短视频宣发则将进入一个有别于当下的新阶段。可能涌现出一批垂直于短视频的机构进行专业度、匹配度更高的宣发。而这,无疑帮助形成了更好的大屏与小屏之间的融合与联动,也无疑是将整体性地促进影视行业的共荣。

在此方面,张艺谋已透露,其新电影作品《坚如磐石》就将联合抖音专门拍摄一些竖屏影像作品,对于电影而言,也是一种新的尝试。1号对此将继续关注,或许,这就可能是我们所期待的高专业、高匹配、高质量的新型短视频宣发的起点。

1号结语

巨大的国民基数之下,短视频已经攻占了网络视频领域的不止半壁江山。

欣慰的是,以UGC起家的短视频同时也在以频频出手之势发力PGC,既在孵化短竖作品、探索视听语言,也在以平台之力、奖项之力完善属于短竖小屏的内容生态。

而这样的内容策略,无疑对把时间越来越多地投入在短视频中的广大中国网民而言,是一个福祉。而对于已经成熟的传统影视行业,也注入了活性剂。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