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中国和新加坡联合研究小组发现,可以使用持续发光的纳米晶体来产生X射线。
在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一种制造能捕捉受激电荷载流子的纳米晶体的方法,以及他们如何利用这些晶体形成一种可弯曲的薄片,这种薄片可利用X射线创建三维图像。
该团队的研究始于某些种类的发光晶体,其中大多数含有磷光体;其中一些已经用于生物探测器和纳米测温。先前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它们被光照射后会发光几秒钟。此外,由于可以捕捉受激电荷载流子,这种材料很或许可以持续发光。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含镧系元素的纳米晶体可以容纳受激电荷载流子,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于是,他们将几个晶体嵌入到柔性材料中,以创建可弯曲的X射线探测器。然后,他们将探测器部分缠绕在一个电路板上,并向其发射x光。测试显示他们的设备能够产生电路板的三维图像。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在该研究成果正式应用于医疗之前,还需要解决灵敏度和安全性问题。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从学术到产业,更多X射线仪器行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6全球及中国便携式X射线仪器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