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医生研发中心”研究发现,在4°C条件下,铁皮石斛的暗适应叶片在突然曝光后并没有表现出25°C条件下光系统I原初电子受体(P700)的快速再氧化,表明水-水循环在4°C条件下发生失活。这一结果首次表明在零上低温条件下水-水循环并不是一个主要的替代电子传递途径。由于水-水循环的失活,铁皮石斛叶片的光系统I电子受体在光强突然增加后表现出过度还原,进而引起光系统I在零上低温和波动光强复合胁迫下发生受损。此外,铁皮石斛通过加强环式电子传递的激发来补充跨类囊体膜质子梯度的构建,以补偿水-水循环的失活。所以,和水-水循环相比,环式电子传递在零上低温条件下对光系统I活性的保护作用更为重要。
由于水-水循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密切相关,铁皮石斛的这一研究发现可能在将来的防晒及抗氧化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医生研发中心”成立了《石斛兰高活性护肤组合物的发掘和产品化应用》项目组,就石斛各个部位的传统用途、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毒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项目组已从10种石斛属植物的叶片中鉴定出50多个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联苄类、香豆素类、含氮化合物和多糖。围绕铁皮石斛在化妆品上的应用,项目组在本年度内发表了8篇SCI论文,为铁皮石斛的护肤功效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昆植所“植物医生研发中心”)
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携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立“植物医生研发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建成4个基地:云南昆明植物护肤研发实验室、北京亚太皮肤科学研究所、日本东京汉方护肤科学研究所、顺德植物护肤配方及临床研究基地。“植物医生研发中心”汇聚了基因组学、植物化学、民族植物学、化妆品配方专家等70多位跨学科专家学者,投入高山植物护肤科研。中国民族植物学创始人裴盛基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植物医生汉方护肤科学研究所,位于日本东京)
作为高山植物护肤的开创者,植物医生于2017年市场首发“高山石斛兰系列”护肤品,这是“植物医生研发中心”多项研究成果的结晶。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超1000万支。
(植物医生“兰精灵”内含中科院昆植所“植物医生研发中心”研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