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于3月20至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
众多知名企业领袖、专家学者,就绿色发展各抒己见。
高瓴创始人兼CEO张磊在论坛上表示,当绿色转型成为未来最大的确定性,将有力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领域,绿色股权(PE/VC)投资正当其时。
英雄所见略同。同与盛会的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也做了发言。他表示,作为一家全球性金融机构,汇丰致力于为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尤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一方面,汇丰正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以推动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化;另一方面,为中国市场引入不断寻求可持续投资机遇的国际投资者,以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可持续融资需求。
显然,在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的同时,促成包括能源、制造、科技、消费等众多行业的价值链重构,推动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将是接下来相当长时期内金融企业的共同使命。
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务需以新的发展理念引导,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早在2014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向全世界作出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反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担当精神,以及在保护共同家园时的紧迫感。
态度有多坚决,举措也就有多值得期待。中国将发展融入到对世界责任的担当之中,从而使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趋势同频共振。这正如一些专家所论的,中国所追求的现代化,与全人类的方向一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可持续的现代化。
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是深刻的,也是鲜明的。
绿色富国。富国是强国的前提,资源环境为富国之本。绿色发展理念本身就包含着绿色富国的重大命题。
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意味着要推进绿色惠民。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惠民为基本价值取向。最为浅显的就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由国家发展,到民生福祉,最终要体现在对绿色生产的推进上。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支撑、主要载体,直接决定绿色发展的成效和美丽中国的成色。
这需要加快制度创新,强化政策行动。生态环境部研究员、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夏光曾表示:“我们现在只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来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所以时间非常紧迫,必须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向全社会提供为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一种驱动力。”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反思现有的发展方式,检讨得失,并通过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与贯彻,从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从国际层面,要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肩负起大国使命,在追求当下展与人类永续发展之间达成新的平衡点。
具体而微者,落实到金融行业身上,金融机构应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中的金融担当
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道阻且长。
这有赖于政策层面的调整,诸如用能方式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确保目标之达成。
而达成这一调整,可通过金融机构,扶持绿色发展企业;通过金融介入,引导绿色发展。
事实证明,金融企业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之中,大有可为。它不仅可以自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也同时可以金融巨擘引导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将从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以及深化国际合作方面来做好这项工作。
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引导企业的绿色发展,也就是要“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对此,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货币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外汇储备投资方面,将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风险因素。
其政策,或如媒体所总结的,由政府来实施的管制性的政策来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市场提供激励性引导性的政策来拉动绿色发展;不断激活、增强社会投身绿色发展的动力,从而最终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一花早迎春。一些外资金融企业早在绿色发展之路上铆足了劲狂奔。
近几年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渣打集团注意到沿线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需求,于是采取措施,支持中资企业深耕海外基建市场,并注意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
星展银行亦是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去年,星展银行就宣布了一系列数字化举措,推出五大线上方案,为企业在特殊时期提供线上金融业务支持。
不甘落后的万事达卡,甚至与携手上海申通地铁,在“Metro大都会”APP平台推出万事达卡绑卡出行服务,把服务群体扩大到全球万事达卡持有人。
而作为一家拥有近160年历史的金融帝国汇丰银行,在2020年的进博会上宣布,启动绿色发展公益项目。共推出四大可持续发展项目,共计资助5800万元,通过支持供应链绿色转型、扶持绿色初创企业、环境保护和修复等系列公益举措,推动绿色贸易发展,支持中国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而在2020年初,汇丰银行就推出“碳减排激励计划”了,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再生能源、能效提升、绿色建筑和清洁运输等,为其企业客户节能减排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提供财务激励,支持和鼓励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汇丰中国是内地首家推出此类计划的外资银行。
2020年至2025年,汇丰中国将与阿拉善基金会以及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合作,开展房地产及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亚洲纺织业气候专才计划、低碳创业先锋产业共创计划,以及中国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四大项目,推动绿色转型和环境保护。
在创新发展方面,汇丰孵化和支持绿色低碳初创企业,并以“产业共创”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产品对接、设计、试点的平台,实现从技术到产品落地的跨越,打造绿色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
引导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亦是金融企业之强项。2019年初,汇丰与沃尔玛联合推出了“可持续供应链融资计划”,为沃尔玛的供应商提供与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相挂钩的融资利率。
不仅是在绿色发展实践上积极践行,同时在理论探索上,汇丰也银行也有所收获。2020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与汇丰中国合作,联合推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依托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凭借自身产业升级和金融产业优势,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
绿色金融,需要凝聚起世界与中国的力量,描绘共同愿景。2019年,汇丰银行在伦敦与中国工商银行伦敦分行、法国巴黎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汇丰银行全球可持续金融业务负责人DanielKlier称:“这笔融资凸显了汇丰致力于发展绿色贷款市场的承诺和决心。这也是我们承诺到2025年年末将提供1000亿美元可持续融资和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随着气候、环境和资源危机的日益紧迫,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落实到企业层面,是压力也是机遇。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是打破发展惯性、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更是主动作为、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机遇。金融企业的资本引导,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因此,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对企业应对产业变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是奠定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点,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途。这一点,对实体企业如此,对金融行业来说,亦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