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酱香酒热潮持续升温,贵州三大酱香品牌之一的贵州珍酒逐渐崛起,今年开门后第一季度就卖了15万亿,在中高档酱香酒市场中的占有率逐渐提高。珍酒历史底蕴丰厚,它起源于一项“让老百姓喝到像茅台一样酱香好酒”的白酒民生工程,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才进化为今天的“酒中珍品”,成为中国酱香白酒的代表性酒品。
1958—1975年:异地茅台试验立项,掀开珍酒第一篇章
1958年3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毛 主 席与当时贵州省委书记谈话时提出了将“茅台酒生产上万吨”的想法。该想法一提出,异地茅台试验便在东北、西北等地区展开,这些地区的高粱产量高,能够提供酿造所需的原材料。但由于当时茅台酒厂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每年只有200吨左右的产量,没能实现毛主席“搞它一万吨”的目标。
直到17年后的1975年,“茅台酒生产一万吨”的目标再次被周 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贵州茅台酒异地生产试验(中试)”项目才得以正式立项。该项目选址在贵州遵义北郊十字铺,看重的就是遵义独特的小气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产量丰厚的优质小麦和红缨子糯高粱以及甘冽的山泉水。项目一立,原茅台酒厂厂长郑光先等28位酱香酒酿造专家第一时间响应,将茅台酒厂的生产原材料搬运到遵义,开始了数十年的钻研试验。
1975—1985年:数名酒匠潜心十年,纯正酱香酿造成功
1975年建厂初期,在遵义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不好,食堂只有馒头和稀饭,住宿环境也很简陋,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28名酱香白酒酿造专家始终投身于异地茅台的试验,严格坚守传统正宗大曲酱香酿造工艺和流程,每口酒都要经过72咂的品味评判,将严谨精益的匠人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5年,是贵州珍酒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一年,贵州珍酒经过9个周期、、63轮次、3000多次分析试验,终于在1985年10月通过国家科普的专业鉴定,至此异地茅台才算酿造成功。国家科委鉴定该酒“色清、透明、微黄、酱香突出、余味悠长且空杯留香持久,此后四十余年,珍酒品质始终如一。
1986—2021年:贵州珍酒平稳发展,酒中珍品名扬中国
1986年一月,当时的副总理方毅为了庆祝贵州茅台酒异地生产试验鉴定成功,给出了“酒中珍品”的题词,因此,异地茅台酒也定名为珍酒。同年6月11日,贵州省经委正式下文批准成立“贵州珍酒厂”。紧接着在1988年的国家名酒评比中,珍酒获银奖(入选“53 国优”) ,再一次证明了珍酒是高品质的好酱酒。
在近四十年的发展中,珍酒逐渐走出贵州,走向全中国,在酱香白酒市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都离不开珍酒三代酿酒大师的坚守、对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以及珍酒强劲的发展战略,未来珍酒将会打好“扩产能、增品质、强品牌”这三张牌,讲好珍酒故事,助推珍酒国际化发展。
珍酒的发展史也是中国酱香白酒的发展史,回顾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能够给珍酒的未来甚至是酱香白酒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推动中国酱香酒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