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杭锅集团:双碳目标之下,做激流勇进的浪花

资讯 TOM    2021-09-15 11:27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总书记这样的一席话,震惊了世界各国人员。

这意味着我国要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达峰,用不到30年的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对于一些需要用60-70年时间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任务更为艰巨。该目标的提出,如同指挥家手中充满神奇魔力的“指挥棒”,带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士极大地热情,并转化成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这场“超乎想象”的交响音乐会,势必在国际上掀起不小的“浪潮”。

碳排放“大户”将逐渐退出时代舞台

我国是煤炭大国,由于煤炭资源丰富,火力发电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我国每年约平均开采近几十亿吨的原煤,其中超过一半的产量被送往我国大大小小的发电厂,为我国电力的普及出了不少的力。放眼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个拥有14亿庞大人口却能依然做到全民通电的国家。

 杭锅集团:双碳目标之下,做激流勇进的浪花

但无论是充分燃烧还是不充分燃烧,煤炭燃烧就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潜在风险。据了解,在195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的比重几乎微不足道,在此之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比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比重为27%,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33%左右。

在我国经济仍在保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3060目标的提出意义非凡,不仅意味着承担时代发展“重头戏”的煤炭发电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还催生着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倒逼能源行业开始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转型。

“动员令”吹响改革“进军号”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我国众多国企均提出了自身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开始行动起来。大唐集团在会议中表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三峡集团提出力争于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华电力争2025年实现碳达峰,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除国企之外,地方民营企业也纷纷吹响“进军号”,开始向清洁能源按下“转换键”。

 杭锅集团:双碳目标之下,做激流勇进的浪花

国内知名的清洁能源制造企业——杭锅集团在去年发布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实施“传统能源+新型能源”的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杭锅集团在新能源领域频频落子,在2020年先后与西安交大、浙江大学成立能源科技研究院、先进能源联合研发中心,在去年成功牵手西南交通大学,致力于新型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研发及应用……与众多高校和研究院在研发、制造、市场拓展等众多环节积极进行合作,聚焦新能源领域发展重点、难点和痛点的同时,发力行业优秀人才建设。目前,杭锅集团首批合作研究方向均有了阶段性的突破,正向实现产业化的目标推进。

 杭锅集团:双碳目标之下,做激流勇进的浪花

▲杭锅集团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产学研项目现场

为加快推进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杭锅集团参股浙江中控太阳能、浙江臻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众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在太阳能光热、高温燃料电池、储能以及太阳能钙钛矿电池等领域均有布局。此外,为提高企业自身实力,杭锅集团还在不断修炼“内功”。在2020年,杭锅集团先后在安徽芜湖、浙江德清两地分别成立新能源环保装备研发制造集成基地与新能源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在今年,杭锅集团对外公告称拟出资6000万元、2000万元投资设立西子(诸暨)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和浙江海宁西子新能源有限公司,用实际行动践行发展战略,实现清洁低碳的目标。

在9月11日召开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1年峰会上,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艾卡思表示“如果中国能够真正实现“3060”降碳目标,意味着不管其他国家如何,仅凭中国一己之力就使全球升温减少了0.2-0.3度。”中国人历来讲究“一诺千金”,从我国多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到改革开放以来6次裁军,只要是向世界做出了承诺,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更不会食言,正所谓是“撼山易,撼中国难”。

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保护绿水青山,在为子孙后代谋福利这一块,是中国人的一贯作风,可以说是刻在了中国人的DNA里。如今正身处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双碳目标之下,也希望有众多优秀企业能够站出来,在浪潮中激流勇进。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