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19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公开讲座在抖音@复旦哲学人 账号开播。王德峰教授作为嘉宾从“艺术何为”、“时代何为”和“艺术批评何为”三个方面,为网友讲解了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以及对于艺术批评的认识。
该讲座为第八届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系列讲座的首场,后续还将邀请多位海内外学者、艺术评论家一同分享他们的艺术世界。据了解,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近期入驻抖音,未来将邀请哲学领域教授学者,以讲座直播、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分享哲学知识。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当代艺术哲学。今年4月,“哲学王子”王德峰在抖音开设哲学课,他说:“这堂课属于正在思考的年轻一代”。目前,抖音账号@王德峰的哲学研修班 拥有36.7万粉丝,更新36个视频作品和3期系列节目,总计播放量达614.7万,获赞数达51.3万。
“艺术是乏味生活的装饰品,是宣泄情感的工具,是娱乐本身……我们可以拿艺术做不同的用途,甚至可以用艺术对某种意识形态的理念作辩护。”但是对于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位置,王德峰赞同黑格尔的观点,并给出了艺术的定义:“艺术是在感性直观形态中的思想。”
王德峰从生命意义的追问对于“艺术何为”的启发性讲起,认为在问“艺术何为”时,实际上问的是“思想何为”,这是他思考“艺术何为”的一个基本哲学立场。接着,他引用哲学家海德格尔、威廉·巴雷特等人的观点,探究了当代文明中思想首要的作为,就是去除对存在本身的遮蔽以及思想与知识、与感谢的关系。
王德峰介绍,当我们把思想作为对存在的感激和铭记,那么我们就是把思想从向来对它所做的概念思维、逻辑思维的规定性中解放出来,它可以在哲学、佛教、在禅中修行的实践以及艺术中展开自身。因此,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存在本身得以被照亮,而这种照亮就是美。
黑格尔与马克思、海德格尔对艺术历史性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王德峰在阐述“时代何为”问题时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个人及其所处的民族,在他承载着过去的当下生存之中,进行着对未来的筹划和决断。”这就是“时代之所为”。
但“时代之所为”会被这个时代主导性的艺术形态或种种主义之争所遮蔽,唯有真正的艺术作品才能道出时代本身之所为。所谓真正的艺术就是探索、冒险、以作品直观地展现对未来的筹划,这也确认了艺术与时代的内在关联性。
以“艺术何为”和“时代何为”为基础,才可能有对“艺术批评何为”的认识。王德峰介绍,艺术批评向来是一个时代中的艺术之所为的积极部分。艺术批评真正了不起的使命在于,它要让一个真理发生的事件成为社会形式,启发一系列的艺术创作。相反,把艺术批评等同于对由作品表现出的某种审美趣味的描述和评价,或者理解为对某种创作技巧和作品形式的工艺学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在直播最后,王德峰回答了网友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如“在西方哲学家围绕的氛围下如何做出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怎么才能识别真正的艺术?”等,令大家受益匪浅。数据显示,当晚直播时长为2个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达3.1万。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广泛普及,各类高校公开课借助抖音走近大众,在抖音听高校公开课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抖音2021年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92%的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抖音,全年高校开播场次达14463场。今年4月7日,抖音发起“奇妙知识在抖音”活动,携手大咖共同打造优质知识对谈内容,推出了“学点兴趣课”、“高校公开课”板块。此前,抖音还推出“学习频道”,为用户学习知识进一步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