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专注自主研发40年,上汽大众找到跑赢车市马拉松秘诀

资讯 TOM    2023-06-21 13:13
专注自主研发40年,上汽大众找到跑赢车市马拉松秘诀

2005年11月24日,上汽大众Passat领驭上市

进入21世纪,中国车市的竞争从拼规模,升级到了拼技术、拼产品。作为早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霸主”、中国最早的合资车企,上汽大众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影响力。但上汽大众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敏锐地察觉到了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开启了企业转型的步伐。在变革转型中,上汽大众着重提升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并且充分结合中国用户需求研发产品。

虽然上汽大众从桑塔纳起,就开始探索自主研发的道,但代表企业研发能力真正走上正轨、真正开始读懂中国用户需求的标志性产品,还是2005年11月上市的帕萨特领驭。这款车型在中德合作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在帕萨特B5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本土化改进和优化,是德国大众最新造型理念与中国文化融合的首次亮相。

帕萨特领驭的成功,坚定了上汽大众对自主研发道路、用户研发道路的信心。在未来的近20年时间里,这家合资巨头正是凭借着这两样本领,在各个时期保持长盛不衰。

 

中国化自主研发,自诞生起的执念

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上汽大众就从未掩饰过对自主研发能力的野心与追求。最开始,这份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技术引进的同时,增加国产率。上汽大众成立后,即引进了桑塔纳车型的先进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公司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中。

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上汽大众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为公司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上汽大众注重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在80年代中后期成立了“桑塔纳共同体”,以高标准和高要求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生产线技术改造。

90年代后,上汽大众进入了自主研发的第二阶段,即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联合开发,这主要包括桑塔纳2000项目和帕萨特轿车的联合开发。这些合作项目以本土化适应性开发为目标,旨在满足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与大众汽车集团的紧密合作,上汽大众成功实现了产品的本地化改进和创新,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加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汽车产品。

不过,进入21世纪后,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

对中国和任何一家在中国经营的企业来说,2001年是一个独特的年份。在当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商业链条中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一员。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中,作为国家工业技术衡量标准之一的汽车,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全球品牌疯狂涌入,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

在这个时候,上汽大众面临的竞争压力变得更大了。尤其是在2004年,车市迎来了中国入世后的首次增速回落,上汽大众也前所未有地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帕萨特领驭的上市,为上汽大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合作车型爆火,技术蕴含智慧

帕萨特领驭由时任德国大众设计总监Günak先生带领的中、德设计团队共同打造而成。这款车型的外观设计和装饰元素灵感来源于大众公司顶级车型。性能方面,领驭搭载2.8V6发动机,与奥迪A6完全相同,为车辆提供出色的动力性能。上汽大众在领驭的设计和配置方面做出了最佳的呈现。

这样一款精心之作,很快就凭借着上汽大众出色的规模化能力和销售能力火遍全国。领驭几乎一直是中国轿车市场的常青树,长期保持着月销量逾万的骄人成绩,远超同期竞争对手。在当时深陷价格战的中国汽车市场,这几乎成为了一个神话。

作为作为中德合作历史上的里程碑,帕萨特领驭标志着德国大众最新的造型理念与中国文化的成功融合。领驭的成功让上汽大众坚定了以自主研发、中国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发展路线。

2011年上市的全新一代帕萨特,更是将中德技术合作成果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款车型是德国大众与上汽大众联合开发的,大众汽车集团新一代B级平台全新轿车,也是上汽大众帕萨特家族有史以来的第四代产品。上市之后,全新帕萨特月销量持续稳定在两万台以上,将当时的竞争对手远抛身后。

一个接一个成功的车型,体现出上汽大众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懈追求,和其对中国市场的独特解读,更彰显了这家合资巨头的远见。这种高瞻远瞩,不计眼前得失而是瞄准未来发展性的企业精神,正是21世纪初上汽大众得以在群雄并起的中国车市独占鳌头的根本,也是上汽大众在智能化、电动化时代最具差异化的竞争力之一。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