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资讯 TOM    2025-09-08 16:46

2025年8月31日晚,黔南州长顺县神泉谷景区旅发广场内鼓声铿锵、人气鼎盛,由长顺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策划,贵州省花灯剧院提供专业艺术指导,县教育局全力支持,长顺农民剧团携手教育系统干部、志愿者共同演绎的大型地戏新编剧目《地戏风云》,在此完成隆重首演。这场演出不仅是长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实践成果,更标志着当地对农民剧团的扶持从“政策落地”走向“成果转化”,让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屯堡地戏在新时代舞台焕发出新光彩。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长顺乡村戏剧节线下实拍图)

校地协同:中戏助力非遗传承创新

《地戏风云》的成功创排与演出,得益于中央戏剧学院与长顺县深厚的校地合作基础。作为长顺乡村戏剧节的重要板块,中央戏剧学院充分发挥戏剧教育领域专业优势,派出师生团队参与剧目创作指导。学院专家与贵州省花灯剧院专业团队共同组建指导组,针对农民剧团演员特点,从剧本打磨、表演技巧到舞台呈现进行全面指导,将学术资源与地方文化传承需求精准对接。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地戏风云》首演现场

专业赋能:中戏注入艺术创作新活力

为提升《地戏风云》的艺术品质,贵州省花灯剧院派出一支由导演、编剧、舞美设计等组成的20余人专业团队,进驻长顺开展为期2个月的驻点指导。针对农民剧团演员、教育干部及志愿者缺乏专业舞台经验的特点,团队从基础的台词发音矫正、地戏传统身段复原,到角色情感表达技巧,开展“一对一”“手把手”的系统性培训。

在创排过程中,中央戏剧学院师生团队深入长顺基层,与本地演员共同钻研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特别是在"潼关突围"等经典桥段的编排中,中戏团队运用现代戏剧教育理念,帮助演员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提升表演感染力。同时,学院舞美专业师生参与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策划,将专业戏剧创作理念融入地戏表演,既保留了地戏"驱邪纳吉、刚劲雄浑"的传统内核,又增强了剧目的艺术表现力。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潼关突围”的经典桥段》

多元化育才: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中戏搭建非遗传承新平台

此次创排过程成为中央戏剧学院在长顺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师生与本地演员的深度交流,既提升了农民剧团的表演水平,也为中戏学子提供了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机会。这种"校地合作、互利共赢"的模式,不仅为《地戏风云》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演出队伍,更探索出了一条高校艺术资源与地方非遗传承相结合的新路径。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地戏传承人向年轻人讲述地戏故事》

搭平台拓影响:让非遗“走出戏台见观众”

为让《地戏风云》获得更广泛的传播,长顺县精心选择演出平台:神泉谷景区作为当地热门旅游目的地,年均客流量大,既能让游客在欣赏山水风光的同时接触非遗文化,也为剧目带来“旅游+文化”的双重曝光。首演后,县文旅局还计划将该剧纳入“长顺乡村戏剧节”常态化演出清单,并推动其走进乡镇、校园、社区开展巡演,同时通过短视频推介、文旅宣传手册植入等方式,让《地戏风云》从“一场演出”变成“一张文化名片”。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舞者着传统服饰手持灯笼起舞》

未来可期:中戏助力打造长顺非遗“文化IP”

中央戏剧学院的深度参与,为《地戏风云》注入了专业艺术基因。首演后,县文旅局计划将该剧纳入"长顺乡村戏剧节"常态化演出清单,并推动其走进乡镇、校园、社区开展巡演。中央戏剧学院将继续提供专业支持,协助长顺县开发剧目周边衍生品、沉浸式体验项目,让非遗文化既"能看"又"能玩",真正实现"传承"与"创收"相结合。

“《地戏风云》首演只是开始,我们计划通过持续扶持,让它成为代表长顺的文化符号。”长顺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詹浩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为农民剧团提供资金、技术、场地支持,推动《地戏风云》优化升级,并结合屯堡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剧目周边衍生品、沉浸式体验项目。

政策赋能非遗传承 长顺《地戏风云》首演绽放文化活力

(现场活动实拍)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飞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