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于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对傅盛说:成功犹如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也是这个道理。举个例子,在PC时代,搜索引擎是互联网内容的制高点。百度收割所有的网站内容,终结了PC互联网的内容之争和流量之争,百度成为了PC互联网的流量之王。达内创业之初,就深谙这个逻辑,从客户定位上,达内开职业教育先河做大学生市场生意。
在IT职业教育高中生市场时代,行业主要玩家做的都是高中生的生意,达内却掀开了大学生市场时代,并紧紧抓住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个制高点,恰逢中国高校扩招红利,大学生市场繁荣起来,达内也随之茁壮生长。今天小编就和各位讲讲达内如何抢占制高点,随高校改革大潮而崛起。
赢得顶级高校和厂商合作,抢占专业的制高点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两个关键要素,一个课程,一是服务。达内成立不久,就和北大软件学院合作,这对于还处在雏芽期的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力,另一方面,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殊荣,在某种程度上,这次合作对于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达内来说,起到了品牌背书的作用,证明达内的教学实力,专业的权威性。
达内“傍大款”的经历,并不只是一次,后来,达内与南京大学联合培养计算机硕士课程,与sun公司、微软等顶级厂商合作都证明了达内在IT教育上的专业实力。有了专业度和教学实力的社会认可,达内开始和院校合作。
紧扣高校改革实际需求,抢占改革大潮制高点
本世纪初,中国大学和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还非常松散,基本上没有深度合作,职业教育公司大都是跑到大学里去做招生讲座,如果几家职业教育公司在同一时点遭遇,大家就只好做招生讲座PK,谁的讲座能力强,学生就跟谁走。
随着合作的频繁与深入,院校对达内更加深入了解,达内开始和院校建立起校内或者校外的实训基地,这样达内不在只是到学校招生,把教学延伸到学校周边或学校内。那时,达内发展了全国院校合作扩张战略,即“蜘蛛战略”,在全国拉开了一张大大的网,全国有1200所高校把达内作为校外指定培训基地,当时中国高校的数量只有2500所,达内一举拿下半壁江山,这是达内第一次向中国高校做大面积的课程资源的输入。
星移斗转,时光荏苒,职业教育继续向前发展,高校已经不满足于紧紧通过引用外部职业教育公司合作来提升本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了,高校与职业教育合作进一步发展,这个阶段,达内将优质的师资资源、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引入高校,助力高校老师提升教学水平,高校的教育改革进一步蝉蜕。
2015年,教育部释放特大利好,号召中国600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高校和职业教育公司的合作爆发井喷效应,进入深耕时代。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达内加强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院校合作,共建特色班、共建学科,共建学院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短短5年间,达内已经和全国300所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至此,从学生到高校到职业教育公司到企业,职业教育行业终于完成完整的闭环,达内也实现了从课程转移,教育资源转移,最终实现能力转移的三大转移,把产业界和教育界结合的授课能力,转移给各大高校。
联合国家部委,推动产教融合,抢占国家政策制高点
从2016年开始,达内教育获批成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单位,通过自主立项并提供专项资金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新工科建设等。
2020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计划支持项目80项,共收到项目申请115项,公司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评审,遴选出75个项目予以支持,实际支持经费375万元,软硬件价值超过1000万元。
布局新的技术周期,抢占行业周期的制高点
顶级企业不但要参与行业内的竞争,还会布局下一个技术周期。2018年1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是教育部产教融合“大平台+”战略组成部分。该项目是聚焦我国人工智能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一个“产教深度融合”项目,也是教育部十大产教融合大平台+合作项目之一。
目前,通过申报答辩获得建设资格的学校有90所,在浙江财经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红河学院、枣庄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等30余所高校完成了阶段性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在新的技术浪潮来临之际,达内不仅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而且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本身,这可能是达内找到的新的制高点,引领职业教育行业不断演化,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