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五粮液:六百年“活文物”古窖池 造就百年品牌经典

资讯 TOM    2021-10-26 17:01

近日,笔者到四川宜宾探亲旅游。闲暇之余,兴致盎然地用脚步丈量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一个来自北方缺水城市的游人,笔者羡慕这座城市被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环抱,以及市域内南广河、黄沙河、越溪河等600多条大小溪河,实可谓得天厚爱!为此,笔者每日在江边的漫行步道上流连,细细感受这座城市在大小江河润泽激荡下的精气神。

 五粮液:六百年“活文物”古窖池 造就百年品牌经典

酒,是江河润泽给宜宾的最珍贵礼物,成就了中国酒都的美名,也成为民族品牌五粮液的故乡。

当地友人笑言,到北京,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到宜宾,则是“不尝五粮液真遗憾”。三天时间三场酒宴,让笔者充分领教了酒都朋友的热情与雅量。

品味五粮液,推杯换盏间,一个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文人才情的酒故事,娓娓道来。

在宜宾,商周时期有窨酒,酒色艳如琥珀,灿若朝阳,那明丽绝不是人工可以造作出来的;唐代的重碧酒,大诗人杜甫饮后诗兴大发“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北宋的姚子雪曲,大文学家黄庭把酒言欢,且歌且咏“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明初,宜宾的陈氏家族融合姚子雪曲酿制精要,将原五粮配方中的蜀黍替换为当时从海外新引进的玉米,最终形成了更趋完美的“陈氏配方”……

友人说,“五粮液”这个名字,来自于112年前的一次本地名流宴会上的神来之笔。而酿造五粮液,最值得说道的就是多粮固态酿造技艺,它从宜宾发扬光大,唐代的重碧酒就是多粮固态酿造,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了。

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让笔者对宜宾的酒文化兴趣大增。在友人的牵线下,有幸参观了坐落在宜宾老城区的五粮液“长发升”“利川永”“钟三和”等酿酒古作坊。

 五粮液:六百年“活文物”古窖池 造就百年品牌经典

“长发升”古酒坊,在宜宾老城区紧邻岷江畔的鼓楼街,一楼一底,明清建筑风格,曾是典型的“前店后坊”,楼下经营,楼上住人,清代名叫“叙府尹长发升大曲烧房”,民国时期叫“叙府尹长发升大曲作坊”。作坊内柱子上、墙壁上,爬满了古窖池繁衍驯化了无数代的微生物,它们被酿酒师傅们亲切地称为“看不见的酿酒工人”。

这里酿出的五粮浓香美酒,优质品率极高,绝大部分作为五粮液调味酒使用。酒坊中的古窖,最老的已有653年窖龄。其窖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是国家博物馆目前收藏的唯一一件“活文物”。据说,每克古窖泥里含有几百种、约百亿计参与酿造的微生物,被科技界称为“微生物黄金”,有着与动物学界的大熊猫,和植物学界银杏、古杉、蕨类等相仿的学术地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一位酿酒师傅告诉笔者,窖池越老,酿出的酒就越好。古窖泥中含有丰富的功能微生物,通过“以糟养窖,以窖养糟”长期不间断的迭代进化,赋予了五粮液幽雅的古窖浓香。

不只是“长发升”。散布在宜宾老城区里的“利川永”“钟三和”“张万和”“听月楼”“刘鼎兴”“全恒昌”“天锡福”等古酒坊,低调而朴实地与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街景融为一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远方来客诉说着悠久的中国白酒文化,诉说着五粮液深厚的历史底蕴。

参观过后,笔者大感不虚此行,有感而发。

自1909年得名以来,112年间,五粮液从长江边的一家地方酒厂,发展成为员工人数近5万、纯粮固态原酒年产能力10万吨、销售收入过千亿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这是五粮液人的惊人爆发力。

而六百多年连续发酵不间断使用的“活文物”古窖池群,被五粮液人视为不可复制的核心优势资源,它与宜宾四千多年酿酒史的厚重积累、逾千年的多粮固态酿造技艺,以及一代代五粮液人匠心善工,坚持“料必优、时必适、工必到、法必精”的古训,和“用心不计代价,用工不计成本,用时不计岁月”的极致精神等,共同造就了五粮液这一百年品牌经典。

流年匆忙,岁月如梭。有着4000多年酿酒史的酒都宜宾,用时光积淀出五粮液这瓶“大国浓香”,让其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最高酿造技艺的继承和发扬者;而五粮液,用了112年的迸发,伴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长为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擦亮中国白酒金字招牌。

 五粮液:六百年“活文物”古窖池 造就百年品牌经典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