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大类别,推荐了10个任务群,其中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分学段完成不同的课程目标。
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引起了很多家长重视。整理收纳作为劳动课技能之一,也成为孩子的必修课。对此,金袋鼠亲子整理师黄莺提示:家长要注重不同阶段孩子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启发式引导孩子学习整理收纳,切勿揠苗助长。
整理收纳在很多家长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小事,但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却无法独立完成。最常遇到的就是一边收拾玩具一边玩,最后依旧是父母代劳。即便是收拾好的房间,孩子一出现也能瞬间恢复成凌乱的样子。对于这样的现象,黄莺提出,可以从整体感、专注力、理解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整体感
孩子的空间视野范围跟大人不一样,无法全面性地看到整体。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并不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的事物,五六岁时视力才能发展到相当于成年人的水平。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他的水平视线范围只有90度,上下垂直的视线范围约为70度,而成年人的水平视线范围是150度,垂直视线范围是120度。也就是说孩子的视野范围比成年人窄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家长会发现东西明明就在孩子面前,但孩子却看不到的重要原因。
二、专注力
孩子保持专注的时间也与大人不同,并且随着年龄慢慢增加。孩子在2-3岁的时候专注时间只有10-12分钟,5-6岁的孩子则能达到12-15分钟,7-10岁的孩子专注力时间为20分钟,10-12岁的注意力专注的时间是25分钟,12岁以后可以达到30分钟。因为存在这样的规律,如果一开始家长要求孩子整理的时间设定范围过大,比如一次性整理全部玩具、绘本这样的大工程,就很难保证孩子可以从头到尾都把注意力放在整理这件事情上。
三、理解力
很多时候,孩子无法理解“整理东西”、“玩具收好“这些话是要做些什么?其实在金袋鼠亲子整理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甚至很多家长也不太懂,觉得就是把东西放回柜子里。“整理好”、“收拾整齐”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很抽象的概念,如果不能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整理是无法进行的,应该用具象化的语言具体的表达。
因此,黄莺建议,在教学孩子整理的时候,家长要注重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善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变通。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最好的情况是父母参与到整理之中,带着孩子一起解决物品凌乱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孩子整理收纳能力,帮助家长找到正确的教学思路,金袋鼠在去年就推出了亲子整理课程,收获了很多家长的好评。今年,亲子整理课程全新升级。课程结合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采用个性化教学,帮助更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收获整理力,学会整理的深层思维,提升专注力,培养责任感。同时,金袋鼠还开创性打造了团团鼠亲子整理生活馆,生活馆集亲子教育、家庭社交为一体,为更多孩子带来专业的整理教学,逐步构建孩子的整理能力,实现整理逻辑思维的提升。
黄莺表示,6月1日金袋鼠亲子整理生活馆正式在昆明开业,届时也欢迎各位家长带孩子来体验,黄莺也将在现场与家长们交流亲子整理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