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最强”竞争者进入市场 民营固体火箭路在何方

资讯 TOM    2019-08-23 12:43

8月17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捷龙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根据航天科技的官方消息,捷龙一号由中国航天“国家队”——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研制,采用商业化模式,面向商业小卫星发射市场打造。捷龙一号也是航天科技集团的首型商业运载火箭。

这是国有航天对商业化运营的一次探索,也意味着国家队也开始瞄准小卫星发射的商业市场了,有着深厚积累的“国家队”开始发力商业航天,让很多人不禁为最近接连试射自己小火箭的民营公司们捏一把汗,有了捷龙这个“小而惠”的产品,其他公司的固体火箭还能不能赚钱?

中国长城火箭公司总裁唐亚刚曾对媒体表示“捷龙一号”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单发价格不超过2500万元。显然,这是一个民营火箭公司难以做到的价格,从去年开始,先后有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星际荣耀发射了旗下的固体小型火箭产品,而民营固体小火箭的成本则远高于此,有媒体为星际荣耀简单测算过双曲线一号的成本,“按照星际荣耀100多人的规模,一年时间人力方面投入约5000万元,火箭制造成本约5000万元,火箭发射可靠性的实验验证,至少需要小几千万,加起来至少1个多亿的支出。”在三家已经发射固体火箭的公司中,目前只有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公布了发射报价为500万美元,合人民币3500万左右,也就是说,以目前民营公司的成本控制,发射固体火箭实现收支平衡尚且不容易,更不用说真正实现盈利了。

“最强”竞争者进入市场 民营固体火箭路在何方

较早前,其实就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民营固体火箭在供应链、知识产权、自主性方面都没有优势,核心资源和配套都掌握在国家队手中,发动机这类核心的部组件也需要向外界寻求支持,所以企业对成本的管控能力并不强,在国家队先有快舟,后有捷龙的情况下,无异于是在一片红海中搏杀。“想要冲出重围,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走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路线。”上述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 WY-BD

责任编辑: WY-BD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